“西方建筑如同一幅西洋油画,而中国建筑则如同卷轴画。”——梁思成
医院光明院区设计创作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基于复杂的规划技术问题的理性分析和解题,二是中医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建筑文化表达。
主入口半鸟瞰图西南角效果图在规划技术层面,本项目有三个设计难点。
首先,项目地块中存在众多不利因素,市政道路和防洪渠穿越场地,同时龙大高速公路的噪音干扰,这些因素对规划布局策略有着重大影响。其次,医院分期进行建设,各期之间既需独立运作,又要互相联系,如何确保整体和分期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是设计需要面对的挑战。第三,医院对城市交通提出巨大挑战,如何提高高峰期交通效率和交通出医院规划设计关键内容。
在规划策略上,设计将主要建筑沿场地西侧、南侧布置,远离高速的噪音干扰,并在东侧设计中式花园,结合防洪渠和交通设计,将河道和市政医院规划布局的优势。
主入口人视角效果图主入口门坊鸟瞰图主入口空间效果图设计将医疗街和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变化丰富,又可灵医院功能体系。所有将来可扩展的功能均可方便地与既有体系相融合,成为新体系的一部分。
医院主轴线方向,在住院街下方地下一层设置人性化立体交通系统,将出租车、网约车等医院落客接驳,服务急诊、门诊和住院病患,既可以避免传统车辆在路边落客造成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又能缩短患者行走距离,实现无风雨医疗环境。
复合交通系统而在建筑文化方面,如何通过建筑设计表达中医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同时体现对未来中医的展望是我们在医院光明院区项目创作中的主要出发点。
设计从规划格局、功能结构、空间层次、立面造型等四个层面进行系统思考,医院建筑文化特色:
苑中有园,园中有院
中国建筑与园林往往互相依存,和谐共生。方案因势随形、将建筑沿场地周边布置,并在场地东侧形成一个园林体系。设计采用“凹”字形体量作为建筑母题,一连串“凹”形体量互相错动,形成连续、动态的半围合空间结构。同时,我们将“苑”、“园”、“院”植入其中,形成“苑中有园,园中有院”的总体布局。“苑、园、院”相融相接,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虚实并济、阴阳合抱的风水格局。
养生园效果图养生园总图经络纵横,层层递进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方案以“十”字双轴为“经”,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各单元内部路网为“络”,纵横交错,层层展开。“十”字双轴分别沿长圳路和光布路展开,空间层层递进,形成独特的中式空间序列。医疗功能轴组织门急诊和医技功能,设置架空广场、中庭、自助服务、健康讲堂、庭院等功能设施;住院生活轴组织住院、医养康复等功能,设置庭院式主入口、入口大厅、艺术画廊、中医大讲坛、庭园等空间,并植入多种配套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
十字轴分析图层层递进空间布局物流系统虚实相生,相融渗透
建筑主体由架空屋顶花园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面围合的住院、养老等居住功能体量。下部为大平层布局的门诊、医技等功能。通过设置底层架空和通高庭院,方案将地面园林系统、屋顶花园系统整合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设计结合深圳海洋性气候特征,保证室内外空间互相流动、转化。伴随绿植的渗透,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成为被自然包裹的诗性场所。
立面布局功能体量布局门诊大厅效果图门诊街效果图医疗街等候区效果图庭院空间效果图承转启合,与古为新
建筑弧线形坡屋顶统一面向建筑中轴,形成飞檐翘角四水归堂的景观意向。表皮的设计灵感源自“格扇通花”的独特肌理,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以舒展的长轴画面展现出现代东方韵味。通过对空间、肌理、尺度和色彩的处理,方案建立起合、隐、妙、怡的空间秩序,创造出中而新、医院建筑。
鸟瞰图鸟瞰图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模型图医院光明院区
项目类型:医疗建筑
建设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业 主:深圳市住宅工程管理站、医院
设计单位:MENG本原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1.16万㎡
建筑面积:44万㎡
床位数:床
造价:40亿元
设计时间:年
建设时间:年3月-年12月
主创建筑师:孟建民
设计团队:邢立华、刘瑞平、符永贤、谢利民、黄章恩、高文安
施工图团队:筑景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专业:肖松、李梅、厉初、屈娜、易豫、黄舒凝、高小霞
结构专业:胡凯、何晓雪、黄凌峰、王剑波、徐方成
给排水专业:吴建宇、唐小梅、余远琼、石述霞、刘扬龙
暖通专业:黄建强、吴强、杨锋宏、田丽萍、杨秋丽
电气专业:万丹、李丹青、欧阳娇、杨基羽、刘志军
智能化专业:蔡丹确、农良贤、杨春艳、张术静
BIMMENG数字化建筑研究所(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孟乐、韦唐宾、罗鸣、曾维浩、黄永健、袁小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