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疗车辆 >> 医疗车辆选择 >> 正文 >> 正文

不用东奔西走,看病就在家门口江苏八成地

来源:医疗车辆 时间:2023/4/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m.39.net/pf/a_6010178.html

医院“牵手”结成联盟,在人口相对集中乡镇抽调力量成立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江苏省花大力气,在农村兴建区域医疗中心,让老百姓小毛小病解决在家门口、大病不出区县。那么,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如何建设?给农村老百姓就医带来哪些便利?

专家资源下沉,村民看大病不出镇

“刘主任好,这是上周您开的检查单子,今天检查结果出来了。您看这个病下一步治疗方案怎么办?”“从这个检查结果看,还要多加留意……”说这番对话的,一位是42岁的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梁女士,医生则是来湖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医院专家刘巧玲主任医师。

42岁的梁女士前不久到湖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早孕检查时,发现HPV(人类乳头瘤状病毒,是引起女性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阳性。刚好,医院刘巧玲主任医师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的日子,刘主任顺便给梁女士做了阴道镜活检。

“医院专家来坐诊,否则我还得打车进城就诊。”梁女士告诉记者说,湖熟医院也有40分钟的车程,“医院专家下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实在是方便”。

湖熟镇是南京市江宁区比较大的一个乡镇,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近年来医院的倾力帮助下,湖熟街道社区卫医院、医院等结盟为医联体,今年11月,成功创建“江苏省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现医院专家下基层坐诊,软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提升,过去当地老百姓需要进城看的病,如今家门口就能解决。

据湖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董志宏主任介绍,医院来坐诊,通过开通“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大大方便了百姓。过去许多疑难医院就诊,如今解决在家门口。比如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手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都能做。医院做的彩超、CT等检查如今也不用进城了。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们院门诊量和住院量仍在稳步上升。”董志宏告诉记者,医院接诊量都在下降的情况下,他们院妇产科今年门诊接诊量达到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人;开展电子阴道镜检查+病检30例,其中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9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手术11例。全院今年住院人次多人次,较上一年增长了24%。

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

据介绍,纳入建设范围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须服务人口在10万人以上,并设置全科、中医等10个以上临床科室,还要配备CT、DR、彩超、电子胃肠镜等10种以上大型常用设备,诊疗病种范围和技术项目普遍能达到种以上,并能部分开展三级及以上复杂手术。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心卫生院就是新近晋升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医院之一。在刘桥中心卫生院,CT、DR、彩超、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一样不少。前不久,刘桥镇英雄村25组老退伍军人朱爷爷因脑梗塞、冠心病、电解质紊乱等老毛病复发,被家人送到了刘桥中心卫生院。

住院期间,医院邀请了上级专家会诊,同时给予老人精心治疗、护理,老人的病情逐日好转。他儿子说近几年刘桥中心卫生院变化实在太大了,不仅设备越来越好,医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老百姓一般的病不用进城都解决在家门口。

田村98岁的村民陈奶奶,前不久因外伤致左股骨颈骨折也在刘桥中心卫生院住院手术,并顺利康复。其女儿在给医护人员的感谢信中说:“老母亲98岁高龄并有严重贫血,在这里做手术起初我们挺担心的……但你们精湛的技术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感谢你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谢你们热情的态度和精心的照护。”

据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姜仑介绍,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原有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础上,明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医院标准建设,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医院共同建设专家工作室和联合病房等,既让村民家门口看好病,又不至于负担太重。

提高百姓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分级诊疗

据姜仑介绍,从年起,江苏省卫健委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包括育医疗人才、引高新设备、促流程优化、抓队伍建设等,多管齐下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让更多村民留在家门口看病。

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主要在比较大的乡镇进行布局,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加强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建设水平提档升级,满足农村群众就近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同时,全面开展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实施农村居民网格化健康管理,就近解决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基层诊疗、健康管理问题,是实施分级诊疗的必要措施。

据介绍,年全省基本建成80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累计基本建成个,在全国处于领先。目前全省3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有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今年专家下基层常态化开诊19.3万人次,联合病房开放床位达张,有效吸引医共体、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仲崇山

通讯员沈大雷

责编:刘雨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