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疗车辆 >> 医疗车辆选择 >> 正文 >> 正文

国产五轴数控领军者,科德数控百亿赛道,自

来源:医疗车辆 时间:2023/6/14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泰君安证券徐乔威曾大鹏)

1.盈利预测与估值

1.1.盈利预测

1、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

从行业来看,下游主要制造业景气度上升,对上游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度持续提高,同时高端设备国产化率处于低位,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因此国产五轴机床市场有望不断扩大。

公司五轴数控机床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设备性能比肩海外一线品牌,整机自主化率达到85%,产品成本可控、类型丰富、性价比高,在下游客户中具备较高认可度,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五轴机床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公司-年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收入分别为3.40/5.20/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53.0%/43.6%。

2、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

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是公司打造高端数控产业化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近年来均已实现对外单独销售,目前在公司营收中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公司长期规划,未来将逐步提高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的营收比重。我们预计公司-年数控系统收入分别为//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0%/40.0%/30.0%,功能部件收入分别为//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0%/40.0%/30.0%。

3、自动化产线

随着制造业企业向精益生产模式发展,越来越多用户选择更高效、高精度、多任务、低成本的柔性自动化产线交钥匙工程。年公司共签订4笔自动化产线合同,合计金额.5万元;H1公司新增产线收入.97万元,占比8.39%。

我们认为公司自动化产线业务营收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年收入分别为//万元,/年同比分别增长40.0%/40.0%。

综合考虑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0/5.63/8.02亿元,增速分别为46%/52%/4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90/1.38/1.91亿元,增速分别为24%/53%/39%,对应EPS分别0.97/1.48/2.05元。

1.2.估值

可比公司选取:公司是国产五轴数控领军者,凭借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占据领先地位。因此我们选取数控机床企业海天精工、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作为可比公司。

PE估值: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数控机床全产业链布局,考虑到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刀具行业等下游制造业细分领域景气度提升,需求侧的增长动能将向供给侧传递。

考虑到公司募投产能会在24年释放,下游需求受益于多行业景气度提升,营收、净利有望快速增长,因而给予科德数控年83倍PE,对应每股合理估值.50元。

PB估值:对照可比公司,给予公司年15倍PB,对应每股合理估值.53元。

综合PE/PB估值法,取平均值,给予公司目标价.01元,对应年82.7倍PE。

2.国产五轴数控领军者,数控机床全产业链布局

2.1.厚积薄发的五轴领军企业,打造高端数控全产业链

引领“自主可控”的国内五轴数控机床领军企业。

科德数控是从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致力于打造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全产业链平台。

深耕高端数控多年,铸成五轴联动机床小巨人。

母公司光洋科技成立于年,逐步涉入工业自动化领域,年设立科德有限,开展机床整机生产及功能部件业务,同时攻坚高端数控技术。随着技术突破以及集团业务调整,公司的业务定位最终确定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以及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业务平台。

年7月9日,公司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年公司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年公司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1.5亿,未来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高度自主化的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与其开展深度合作。

下游领域全面覆盖,打造高端数控全产业平台。

公司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均为自主研发,满足了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的进口替代需求,同时在汽车、机械设备、模具、刀具、能源、电子、学校等多个行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航空航天是公司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3.6%/52.4%/47.1%。

图2:公司产品在下游领域收入占比(年)

公司产品规格种类丰富、布局全面。

公司主要产品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系统类产品、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能力强。

主要产品可以分为以下4类:

高端数控机床:公司的高端数控机床包含4大通用加工中心、2大专用加工中心,既有面向军工领域的高端KD系列,又有适用于民用领域的高性价比的德创系列,性能可媲美国外先进产品,能够满足于航空、航天、兵器、能源、汽车等多数高端制造行业的多类型、多尺寸规格的部件加工需求。

高档数控系统类产品: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档数控系统经历数次迭代,现已达到国外先进产品同等水平,适用于各类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教育仿真、电动汽车、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端装备;伺服驱动适用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关键功能部件:公司的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包括系列化电机、系列化传感产品、电主轴、铣头、转台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已全面应用于公司各类型高端数控机床产品中,同时也可作为单独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军工、机械设备、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

柔性自动化产线:公司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方案涵盖高端机床整机、夹具、刀具、工艺方案、物流系统、仓储系统、生产管控系统等在内的完整交钥匙生产线,方案具备较高的国产化率,能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加工等诸多领域。

2.2.股权结构稳定,核心团队技术实力雄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于德海、于本宏父子合计持股38.83%。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28.05%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于德海、于本宏父子,二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8.83%;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虎通过大连亚首、大连万众国强间接持股3.81%。

核心团队技术底蕴深厚,员工激励完善。

总经理陈虎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担任国家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标准联盟工作组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带领公司技术团队攻克了各类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李文庆主导了公司高性能伺服驱动与精密传感检测方向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企业产品水平。

同时,公司具有完善的自主创新体制和员工激励制度,鼓励技术创新与团队作战,员工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公司核心团队员工入职普遍在十年以上。

2.3.营收稳健增长,毛利率、净利率水平行业领先

公司营收增长稳健,-年CAGR达35.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27.99%,Q1-Q3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28.5%。

-年营收复合增速35.1%,领先于行业内可比公司;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保持稳定,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41%/7.22%/1.38%/-0.07%。公司扣非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速。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81%,Q1-Q3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28.49%,主要原因为年同期收到政府上市补贴,研发后补助资金冲减当期费用增加了利润导致基数较高;公司年实现扣非净利润0.26亿元,同比+28.25%,Q1-Q3实现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17%,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短期偿债能力等多项指标行业领先。

公司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年毛利率43.1%,净利率28.7%,领先于行业内可比公司。

公司毛利率优势主要来源于高档数控系统、核心关键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整机产品85%的自主化率和95%的国产化率;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良好,年公司流动比率为6.36,速动比率3.67,高于行业内可比公司。

高端数控机床是最主要营收来源,高档数控系统毛利率最高。

分业务来看,高端数控机床年营收2.33亿元,同比+35.88%,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达92.03%,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H1公司披露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实现营收0.12亿元,营收占比8.39%。

分业务毛利率方面,年公司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其他销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62%/49.81%/41.63%/33.95%。

3.五轴行业分析:工业母机高端之路,大国制造必经之役

3.1.高档数控机床必要路线,性能效率优势显著

数控机床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数控机床是综合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机电一体化加工工具产品,工件加工全过程由数字指令控制,可以解决单件、小批量、高精度、复杂型面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

数控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综合性机床。

与普通数控机床相比,加工中心在结构上主要增加了刀库系统,在功能上增加了自动换刀和主轴定向的功能,能在一台机床上完成由多台普通数控机床才能完成的工作,因而切削时间利用率比普通机床高3-4倍。加工中心生产率高、加工一致性好,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典型的加数控工中心一般由基础部件、主轴组件、数控系统、伺服系统、自动换刀装置、辅助系统、自动托盘更换系统等部分组成。

高端机床价格高、性能优越、稳定性强。

从价格上来看,普遍认为万是高端机床的门槛。其中,五轴机床精度一般在0.05mm以上,从而满足更高的加工精度要求的工艺流程,出厂三年后性能保持优越,稳定性强。

多轴联动是数控机床的结构演进的必要路线。

以车削和铣削为例,数控车削机床从早期的2轴进给平床身、2轴进给斜床身等经典结构,发展到4轴进给和双刀架、多主轴和多刀架等用于回转体类零件高效率车削的加工中心结构;数控铣削加工机床结构从早期主要实现坐标轴联动和主轴运动功能的结构,发展到3轴联动、带交换工作台的结构,进一步演化成为4轴联动和5轴联动的铣削加工中心结构。随着加工复杂度、精确度、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多主轴已经成为数控机床的必要结构。

五轴联动基本原理:五轴联动是指机床基本的直线轴3轴X、Y、Z及附加的旋转轴A、B、C中的2轴,共实现5个轴同时运动,任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实现对空间复杂型面的加工。

根据机械结构形式,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可以划分为双摆头形式、俯垂型摆头式、双转台形式、俯垂型工作台式、一摆一转形式等,可用于不同类型复杂工件的加工过程。以科德数控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目前以实现不同类型五轴机床的全面覆盖,满足下游客户的多种精密加工需求。

五轴机床适用范围更广、加工质量更精、工作效率更高。

多轴联动加工可利用刀具的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产品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将大幅提升。一般2-3台三轴机床的加工效率仅能和1台五轴联动机床的加工效率相媲美。五轴设备一方面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满足复杂零部件加工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现场加工效率、节约场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难度大,是高端制造业的刚需。

五轴联动数控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五轴联动数控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刚需。

3.2.工业母机概念发力,国内五轴机床市场有望突破百亿

工业母机概念发力走高。年1月至年7月,工业母机指数始终落后沪深指数,年7月自动化行业周期达峰,带来工业母机指数21年下半年开始反超。22Q2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Q3又迅速拉开,以工业母机为代表的通用自动化行业展现了优于全行业的业绩恢复能力。

机床十年更新大周期带来需求托底。

机床行业10年一个大周期——换机潮周期,3年一个小周期——波动周期,年处于大周期换机潮的末尾,波动周期的起点。-年处于上行周期,-年处于大的下行周期。机床平均寿命约7-15年,以平均10年为基准,年-年机床产量高峰对应的更新需求将在年起逐渐兑现,为机床行业需求形成托底,未来十年国内将进入新的上行周期。

国内外需求差明显,贸易差额逐渐拉大。

年,机床进口金额全年累计71.64亿美元,累计同比-13%;机床出口金额全年累计95.50亿美元,累计同比+10%。自21年下半年,出口金额反超进口金额,22Q1节后贸易顺差短暂下行,Q2重新恢复高位。从增速角度看,目前国内机床出口需求大于进口需求。

机床产值增速稳定,23年国内五轴机床市场有望破百亿。

后疫情时期,全球市场制造业稳步复苏,机床行业持续向好。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年世界机床市场产值约亿欧元,同比+19.8%,中国大陆机床产值.1亿欧元(约亿人民币),占比约30.8%,同比提高2.1pct。

根据MIR测算,年中国五轴机床市场规模约80.3亿元,预计年中国金切机床行业规模达到亿元。假设五轴机床占比由年的8%稳步提升至13%,我们预计年中国五轴机床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3.3.数控机床下游高景气度,需求侧动能向供给侧传导

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母机,下游应用广泛。数控机床下游应用领域涉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力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汽车制造业占比约40%,是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下游行业市场规模与行业增速稳定,增长动能由需求侧向供给侧传导。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宏观经济影响下,制造业仍展现出了强大韧性。伴随疫情政策放开,制造业有望触底反弹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随着下游行业降本增效、扩大产能需求高增,五轴设备替代传统三轴设备的趋势会愈发清晰。需求侧多细分行业的高速增长与技术迭代升级将为供给侧持续供能,推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速发展。

3.3.1.下游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年起,汽车制造业FAI累计同比处于高位,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逐步回暖,汽车销量总体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增速逐年加快,年同比销量增长95.6%。新能源渗透率保持高增速,年达到25.6%,考虑到新能源车的政策利好及新能源车企的持续扩产,渗透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32:汽车制造业FAI累计同比处于高位图33:汽车销量稳定,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高增

汽车零部件制造升级,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创造重要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制造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电机和减速器的结构变化带来的工艺升级需求;

2)底盘结构的变化带来前后车架加工路线升级需求;

3)电池盒的加工效能和成本有待优化。

目前,对于转向架、前后桥、底盘、发动机缸盖缸体、变速箱壳体、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等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格劳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国外企业已采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组成生产线,整线交付给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上游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技术迭代和需求增长,大量的生产设备急需升级换代。

3.3.2.下游航空航天制造业

民用飞机产业效应高增,军用航空航天扩产加速。

1)民用飞机领域,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预计到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架,约75.2%的现有机队将被新机替代,预计交付新机架,中国预计交付架新机,市场价值约1.5万亿美元。同时,我国航空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将加速全球航空制造业向中国迁移,未来超过2.7万亿人民币的维修保障、工程服务等航空后市场将面向国内企业开放;

2)军用领域,根据年全国人大政府预算报告,年军费预算1.45万亿元,同比增速7.1%,是年以来首次突破7%。以导弹、火箭、卫星为代表的航天、军工领域进入急速扩产阶段,高端数控机床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飞机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等航空产业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增长。

飞机机翼、机身、尾翼及发动机零件的加工都依赖高端数控机床,以叶轮叶盘、透平机械类为代表的典型复杂曲面零件必须由高端五轴联动机床加工完成,叠加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要求,预计持续受益五轴机床生产企业。

3.3.3.下游刀具行业

国内刀具市场规模巨大,国产化空间广阔。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年中国刀具市场规模达亿元,5年CAGR达8%,中国市场中国产刀具占比持续提高,年达71%。

年上半年刀具出口额.4亿元,同比增长8%;进口额48.64亿元,同比下降10.69%,进出口额对比下降至2.31倍。刀片在替代进口、增加出口方面进步明显。同样商品编码的刀具进口价格远高于出口,国产化潜力仍然巨大。

五轴工具磨床对于复杂刀具的加工具有重要作用。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是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领域的基础行业,约占整个机械加工工作量的90%,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水平。

五轴工具磨削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端数控磨削机床在复杂刀具的磨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每年需要进口的五轴工具磨床超过0台,国产化空间值得期待。

3.4.数控机床高端失守,政策东风吹响国产化号角

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落后于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发展空间广阔。中国金切机床的数控化率已从年的9.1%提升到了年的44.9%,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年日本机床数控化率达83.3%,其他发达国家数控化率也普遍在70%-90%,《中国制造》中明确提出“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到64%”的目标,国产数控机床行业仍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图38:机床数控化率稳步提升,但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数控机床领域第一梯队被发达国家企业所占据。

数控机床领域,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德国机床质量、性能位居世界前列,日本机床数控系统技术领先,美国机床设计、制造和基础科研优势明显。

根据浙海德曼招股说明书,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的竞争格局第一阵营由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占据,而以海天精工、科德数控为代表的知名民企或国企距离第一阵营仍有差距。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较低水平。

我国数控机床长期以来处于低端迅速膨胀、中端进展缓慢、高端依靠进口的局面。中低档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不足10%,数控、驱动、传动、刀库等核心部件水平较国际一流厂商仍有从仍有差距。

图40: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图41: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

五轴厂商竞争格局:欧美系占据第一梯队、各厂商擅长方向不同。

五轴厂商第一梯队是以GROB和DMGMORI为代表的欧美系厂商,产品性能强精度高,稳定性强;第二梯队是北京精雕和科德数控为代表内资厂商,在系统软件研发和整机技术上渐渐成熟;第三梯队为中国台湾厂商,如QUICKJET、WELE、KEN等,五轴非其主要业务,出货量小。

主流各厂商擅长方向不同,北京精雕销量大幅领先,单价较低,主销小型五轴精雕机(-万左右),金额上为第四。GROB出货量排第二,出货产品单价高(国产万以上,进口万以上),金额排名第一。DMGMORI五轴机床在国内航天军工领域知名度较高。

五轴市场国产量大价廉,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国内市场中,国产五轴机床销量上多于进口,而销售额则不敌进口,处于“量大价廉”状态。产品类型上,国内五轴出货以立式为主,立式厂商集中度低于卧式厂商;产品结构上,以转台结构为主,其次是双摆头和一摆一转。

数控系统方面,西门子、发那科、海德汉和三菱为行业龙头。

五轴机床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技术上受制于发达国家。

从二战后的“巴统清单”到冷战后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五轴数控系统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对中国等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

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高端机床的进口限制被进一步加大,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等急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军工行业面临全面封锁。五轴机床已成为中国摆脱发达国家技术封锁、走大国制造之路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政策东风吹响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号角。

近年来国家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对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发展予以高度支持。

年8月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将工业母机作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首项,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年9月工信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布会明确提出,要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月首批中正机床ETF获批发行;首个中国主导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在政策与市场合力驱动下,“自主可控”成为高端机床大趋势,国内五轴机床成为长期高成长赛道。

4.四大核心动能驱动业绩增长,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4.1.核心动能一:研发能力出众,自主化程度领先

高端技术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构建研发竞争实力。

公司拥有陈虎博士带领的国内外、多专业、跨学科的高精尖研发技术团队,老中青结合,由多年从事研发领域的博士、理论知识深厚的研究生及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队伍组成。

同时,公司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建立起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公司研发团队结构稳定,部门分工明确。

公司研发机构由研究院、设计院、生产技术部、沈阳分公司、西北子公司和重庆子公司组成。研究院由四个研究所组成,主要从事基础技术研发;设计院下设两个设计部,分别负责整机与功能部件的设计;公司生产技术部的工艺技术室主要承担生产中工艺研发职能。

公司的研发团队及生产部门、品质部门构建起了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

研发投入比例行业领先,产出成果丰厚。

公司始终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年,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48.26%/54.08%/30.6%,显著领先于同行业公司。截至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专利项,包括发明专利9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90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图45: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行业内显著领先()

公司产品自主可控程度高,核心零部件自研水平比肩海外一线企业。

公司是国内五轴数控机床自主化率最高的企业,数控系统以及电主轴、高速电机、转台、摆头等关键功能部件主要功能和性能参数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档次产品的水平,整机自主化率达85%,国产化率达95%。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实现自制加工,高档数控系统领域基本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全面覆盖,相比于国内外高档机床厂商自主化优势明显。

4.2.核心动能二:“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全产业链布局道路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打造核心优势。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企业,在双研发体系的支持下,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功能、性能、可靠性从市场端到研发端的快速迭代提升。

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档数控系统为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及新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档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一般由CNC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伺服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机等部分组成,是加工中心执行顺序控制动作和控制加工过程的指挥中心。

高档数控系统具备强大的性能、丰富的功能来实现各类型高端数控机床的复杂运动控制,是高端数控机床的“大脑”,在数控机床中的成本占比大约在20%-40%。

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相辅相成,已成为众多国外高端机床企业的战略布局方向。

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使机床企业能够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数控机床反过来又为数控系统提供了应用验证迭代的重要闭环,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众多一流机床企业的战略方向。

日系的发那科、欧系的菲迪亚、美系的哈斯等知名机床企业数控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同时也有马扎克、德玛吉等企业是在外购数控系统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二次开发,核心技术部分均掌握在企业内部。

公司高档数控系统已达到国外先进产品同等水平,可以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成立之初便向国外高端企业对齐,不同于国内大多数专业化数控机床厂商,公司的选择的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全产业链布局道路。

公司的GNC系列数控系统对标西门子D、发那科30i高档数控系统,历经了GNC60/61/62的数次迭代,已达到了国外先进产品的同等水平。

根据中国机床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对比检测报告,公司产品在功能上已达到西门子D的95.85%,软硬件实现了本土化开发采购,成本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4.3.核心动能三:航天军工向民用拓展,品质服务打造口碑

公司深耕航空航天多年,积累了一批优质大客户。

公司航空领域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中航发动机等企业,航空工业主要承接飞机机体制造,中航发动机主要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航天领域主要客户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企业,应用公司的高端数控机床对火箭、卫星、导弹等部分零部件进行高精度加工。

年,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客户进一步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得到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客户的充分验证

航空航天领域: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针对飞机机翼、机身、尾翼的大中小型飞机结构件、起落架及航空发动机等核心关键零部件进行加工。

公司曾与中航发动机合作参与第一台国产C大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提供了多款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用于发动机的叶盘等零部件的试制生产;年,公司收到4笔来自中航发动机、电科集团等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柔性自动化产线订单;年,公司推出的KTM卧式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首推即与飞机起落架生产厂商建立合作。

军工领域:公司的主力产品KMCU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产品已进入“军工领域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供应目录”,产品在精度、动态性能、可靠性等综合性能上,均能满足军方的需求。

图47:公司五轴机床在飞机零部件加工中有重要应用

立足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开拓,成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公司陆续进军汽车、机械设备、模具、刀具、能源、电子、学校等多个行业领域。

针对民用领域客户,公司打造了高性价比、高加工效率、高国产化率的德创系列五轴机床,价格对标国外三轴机设备,充分满足民用市场对加工效率、占地面积、节约人员等多样化经济性需求。

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发电设备核心零件、硬质合金刀具、石油行业、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民用产业均有诸多成功案例。年新增订单的新客户中,民营客户占比已达到84%,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汽车/新能源汽车行业: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平台,目前公司设备主要应用于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缸盖、变速箱壳体、前后桥转向架等零部件加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六面体壳体、减速器壳体等零部件的加工,已在前期与该领域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

公司的双主轴高速卧加设备在经过工艺验证后,可满足电机和减速器一体化的壳体制造加工需求。未来会以五轴车削中心作为机床平台,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工艺。

刀具行业:公司的五轴工具磨削加工中心产品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完成刀片、球头刀、波纹刀等复杂刀具磨削的设备,并已成功应用于株洲钻石,进口替代可行性得到验证,目前产品已进一步演化成为带自动化上下料和零件库的小型铣磨复合加工中心,未来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年,公司新增刀具领域客户采购五轴工具磨床用于丝锥等刀具加工。

石油行业:年,公司引入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售出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用于加工石油开采井下设备配套轴类部件,成功开拓了石油领域客户。

水力发电行业:年,针对多项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客户采购公司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水电工程类叶轮叶盘加工。

能源行业:年,能源领域用户采购公司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各类齿轮加工等。

售前技术服务优势显著,定制化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在售前服务阶段,公司借助横跨多学科、多专业的售前服务团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量身定做成套高端制造加工解决方案,并为其提供灵活多样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最大程度地向客户开放高档数控系统功能。

得益于高自主化率与本土化优势,公司的售前与售后服务相比于境内市场国外厂商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成本更低。

高性能产品、高品质服务为公司打造了良好口碑,年公司新增订单中整机产品的复购率在40%以上,其中民用客户的复购率近80%,展现了出强大的客户黏性。

4.4.核心动能四:扩产稳步推进,产线智能化升级

公司数控机床产销量高攀,产品供不应求。

年上半年,公司数控机床整机生产96台,同比增长.2%创历史新高,年机床销量台,同比增长32.6%。

公司生产人员占比超过40%,为加快产能建设提供保障。公司始终面临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未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和客户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各产线产能及效率不断提升,五轴机床-年目标年产能台

IPO及定增募投用于研发项目与产能扩建:年公司启动简易程序定增募投1.6亿元,进一步用于面向航空航天高档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化能力提升工程、航空航天关键主要部件整体加工解决方案研发验证平台项目。

机加产线助力五轴设备产能提升:-H1,公司陆续采购卧加柔性制造线、龙门生产线,自制五轴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外购加工设备,进一步加强功能部件机加能力,提高装配环节作业效率,有效保障装配一致性。

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平台,公司五轴机床目标年产能-年台,新增机加产线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年全面投产后可支持年产0-0台五轴设备。

电装车间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电装车间年新增SMT贴片机产线,上半年购入了线束产线等相关设备仪器,用于提升线束、电路板等生产效率。

电主轴生产基地年产能台套:年公司在银川建立了电主轴生产基地,有效利用宁夏气候条件干燥、机床行业密集度高等优势。目前电主轴年产能可达台套,后续将建立国家级备件中心,为各大机床厂商提供电主轴等功能部件产品及售后服务。

产线高端升级,打造智能化生产路线。公司不断探索智能制造升级路线,率先实现智能产线建设、加工母机产线自我武装。公司恒温恒湿精密机械加工装配车间保持温度在20±1℃,湿度在50%±10%,十万等级洁净度,保证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

未来将依托光洋集团投资建设的25万平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供配电+智能环境监控的应用,使各类生产设备、辅助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管控升级。

5.风险提示

5.1.宏观环境波动风险

机床行业的发展受下游行业投资强度影响较大,因此受市场环境及投资周期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随着公司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如果下游行业投资放缓,公司没有保持持续市场开拓能力,则可能导致公司营收增长放缓。

5.2.行业竞争加剧、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目前大型外资企业的高端产品仍占据着细分领域主要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少数优秀内资企业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已可以满足进口替代的需要,势必引起国外竞争对手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如果国外竞争对手借助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加大投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将导致公司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5.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年以来,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若未来原材料持续短缺或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且公司无法及时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则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5.4.技术迭代升级风险

公司覆盖不同领域对产品的需求有差异,如果不能迅速适应不同领域的工艺差异化需求,迅速开展技术迭代升级,丰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提供满足不同领域加工需求的差异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公司将面临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经营效率下降、收入增长放缓等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