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君说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在美国金融界闯荡了多年的精英,回国后发现,他在上海的朋友,花万买了公寓,首付万贷款万,月供2万多。
他说自己 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把所有的资产全部集中在房产上,风险太高,认为国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中国经济在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失业+房价跌导致断供这种风险其实非常低。
很多旅美的精英分子,长期在西方生活,缺乏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也没有亲身体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改变。因此习惯用在西方已经发展趋于停滞的社会思维方式来中国社会做决策,这样其实很容易出问题。
注意风险是对的,但是过度强调风险会变得保守而错过很多机会,错失中国历史上最难得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作者:宁南山
编辑:叶开甫
来源:宁南山
这波红利,空前绝后
中国从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持续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将会在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的结束。这个预计会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长时间高速增长,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以后估计也很难再有了。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整个国家的面貌彻底改变。
有很多人小时候还是光脚没有见过飞机火车的农村孩子,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却是在大城市有房有车,穿着西装见客户。
刘强东就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 次看到电灯,现在已经是京东老板了。
这么巨大的变化和机会,错过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今天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和数据,来看看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变化和趋势。
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三驾马车理论,也就是经济的发展来自于三大需求:投资,出口和消费。
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的核心和主体都是人:消费是中国人买东西;出口是外国人买东西;投资是政府和企业买东西。
根据年的统计公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
虽然说是三驾马车,其实三匹马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是6:3:1的态势,国内消费的力量是出口的六倍多,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比较小了。
出口:中美 是 变数
中国经济从年加入世贸以来,出口猛增带动了经济发展。
中国出口金额从年的亿美元,猛增到年的.6亿美元,六年时间增长了4.倍。
所以说出口在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 主力发动机。
而从年到年,出口仅仅从1.22万亿美元增长到大约2.27万亿美元(15.33万亿人民币),十年增长还不到一倍,这还是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要说以后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也很难了,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9.1%
直白地说,我国出口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出口“看天吃饭”的时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变化影响极大。
1.日本失去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在路上
外部需求的情况,年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美国2.3%,欧元区2.3%,日本1.7%。
先继续嘲笑一下日本,从年的 ,到年已经是第22年了,经济还是这个情况。
2.欧美经济复苏比较明显
欧洲和美国是我国 的两个出口市场,经济都在强力复苏,尤其是美国。标准普尔2月预计年美国经济会增长2.8%,美国白宫2月21日向国会提交的年度经济报告,更是预计年美国经济会增长3.1%。
因此预计中国年出口形势会不错,实际上年1月中国出口增长6%,二月更是大幅增长17.2%,即使考虑春节因素,这也是不错的成绩。
3.美国今天已经不具备遏制中国的能力
年的出口, 变数是美国的 ,不过也不会影响太大。
中美都是体量巨大的强国,中国加入世贸17年, 已经习惯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实力同时又理性的文明国家,和俄罗斯,德国,日本,朝鲜这些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不一样。
中美要是打 ,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打 ,可能会在某个产业打 ,但是 不会在所有的时间在所有的产业打 。
一切 都离不开客观的实力对比,美国今天已经不具备遏制中国的能力。
总的来说,今年随着各国经济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问题不大,这也会刺激国内企业扩大投资。但是总体而言,估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基本会在一个百分点左右浮动。
出口这个经济增长发动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已经比较弱了,另外处于易受外界形势影响的非稳定状态。
消费:拉动下一波增长的 主力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的消费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动力,简单的说,你花不花钱,其实决定了国家经济是否会增长。
这跟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中国一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目前中国人的收入在全球范围来看都不算低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普遍是二十多万人民币的水平。中国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的人,其实已经一大把了。
按照中国年7.3%的增速,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十年内中国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美国40%-50%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以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了。
中国人收入在年的快速增长,为年的消费继续提升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按照年1月《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国老百姓今年的实物商品消费金额预计为5.8万亿美元,将会超过美国。
一般来说,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会想办法刺激消费,主要通过房地产和汽车两大项,当然也搞过家电,比如-年执行了五年多的家电下乡补贴,就大大刺激了农村家电消费。
1.汽车——刺激消费的大杀器
作为 大工业消费品的汽车,是我国刺激消费的大杀器。
年的时候经济不好,当时推出一个政策,从年10月1日到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从10%降到5%。也就是一辆十万元的车便宜了0元。
结果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猛增14.9%,而年的增长率只有7.3%。很显然,降低税收对刺激汽车消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年1月1日—12月31日,汽车购置税从5%上调到7.5%。
而从年1月1日开始,汽车又恢复到了10%的购置税率。
年汽车购置税回升到10%的正常水平,可见中央判断消费目前问题不大,不需要通过汽车来进行刺激。
为什么刚好是年和年实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
说白了还是经济不好,需要刺激消费。所以下一次中国经济什么时候不好,看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大概就知道。
2.棚户区改造——刺激地区经济的利器
另外,我国刺激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利器—棚户区改造年还将继续进行,今年将会改造万套,比去年的万套有所减少了。
我国现在的棚改全部是主推货币化安置,也就是直接给钱给拆迁户。这其实是我国最近几年的重大改革,以前主要都是给房子。
货币化安置,给拆迁户钱之后,鼓励他们去购买商品房,而不是租房等两年然后回迁。政府统一和开发商谈价格,搞团购,这样还可以帮助拆迁户拿折扣,对开发商的商品房去库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拆迁户买了商品房,还得花钱装修,购置新的家具,于是消费就被刺激起来了。
今年万户棚改,意味着我国今年有万个拆迁户,理论上每个拆迁户都会拿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元的现金。
我国棚户区改造,主要是针对重点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和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等,当然大城市也有棚改,棚改成了刺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景气的一个利器。
从棚改和汽车购置税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目前没有大搞刺激消费的政策,说明目前消费增长的势头还是可以的。
3.缩小收入差距——中央集中精力在干的大事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为了保证中国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是减少收入差距,这个对支持消费增长至关重要。
人越有钱,那么能存下来的钱就越多,换句话说,人越有钱,那么没有被花掉的钱就更多。
同样是年入一个亿,让一个富人挣了,他这一年也就是买一辆汽车,这一亿让一千个人挣了,一年会买一千辆汽车,对需求的带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要缩小收入差距。
所以在总理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收入的部分,全部是调节收入差距的。
1.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这个是提高老人收入,我国城市老人养老金普遍元左右,农村老人普遍七八十元左右,简单的说,就是多给老人钱。
2.合理调整社会 工资标准
工资标准还是要继续上调,也即是说,多给底层发钱。
工资虽然每次提高就是一两百元人民币,国内很多工厂给的底薪都是按照 工资标准给,根据底薪算加班费,底薪随 工资标准提高,加班费之类也随之提高了,一年就能多出几千元收入。
3.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
实际上是鼓励干部和职员到穷地方工作,提高艰苦地区工资水平,也就是多给艰苦地区的单位发钱。
4.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这一条也很清楚,给中产降低负担,刺激消费。
多给“底部中产”钱,多给生病的人钱,多给养孩子的人钱。所谓底部中产,是指收入超过起征点不多的人群,起征点提高可以全部免掉他们的个税,给其减负,提高其消费能力。
5.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这条具体什么措施没有说,但是实际上导向是很明确的,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类收入为工资、经营性收入(例如农家乐,路边的商店个体户)、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也就是养老金为主)。
以 经济大省广东省为例,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最快的部分是财产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收入增长最快的部分是房租上涨,这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了,要鼓励老百姓通过劳动增加收入,也就是多在经营和工资两项上下功夫,转移性收入(养老金)国家会安排增加养老金,老百姓不用管。而财产性收入国家则不说鼓励增收了。
财产性收入增长其实是好事,但是太快又是坏事,毕竟一个社会的财富还是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
除了这五条,另外还有一个房地产税正在立法。这个房地产税,按照普遍的预计,主要向多套房的富人征收,而普通人基本会在豁免范围以内。说白了还是调节贫富差距为主。
五条方法和房地产税,全部是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
投资:量的时代已经结束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个穷国,不仅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政府和银行也没啥钱,所以也很难有钱去搞投资。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个穷国,不仅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政府和银行也没啥钱,所以也很难有钱去搞投资。八十年代中国研发运十民航客机,总投入5.亿人民币,后来就下马了,投资太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没钱玩不起太多高科技,五亿多在现在不算什么,在当时可是天价。
年3月中国启动的计划,专门研发高技术项目,是王淦昌,王大衍等科学家联名提出的建议,当时科学家们只敢向国家要两个亿,可见当时国家资金的窘迫程度,结果没想到邓小平 不仅同意了,还批了一百个亿,简直让科学家们喜出望外。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三十年前的资本短缺的时代,进入了资本丰富甚至富余的时代。
中国的投资正在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变期。投资这个经济发动机也在逐渐熄火。
下图来自国家统计局,可以看出在-年三年,我国形成了投资高峰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贡献率,年为53.2%,年更是高达86.5%,年为66.3%。其中年这么高是因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为负,之后总体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
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下降到42.2%,到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只有32.1%了。
为什么投资越来越难以带动经济增长了呢?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短缺,房屋短缺,产品短缺的中国,而是一个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的中国,你继续投资扩张量,只会加剧过剩,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
我们看下图,投资分为四大部分: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第三产业。
1.房地产
首先是房地产,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7.0%,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逻辑,随着年轻人总数的逐渐减少,对新房的需求在不断下降,理论上,年进入社会的应该是-年左右的年轻人,我国95后人数相比80后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
年轻人少了,房子的需求就是问题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城镇,挑战非常大,防止盲目投资形成新的库存将是长期的任务。
下图是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25-29岁有1.亿人,而20-24岁只有万人,15-19岁只有万人。
我国新建房主要是二线城市及以下:
一线城市,例如北京,深圳等,早已进入存量房时代,市场上交易的房子大部分是二手房;
二线城市也在快速向这一步迈进;
三四线城市还是主要以新房为主,但是由于人口流出,防库存是主要任务。
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那就是现在中国大量地区人口已经下降了,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少数大型城市。对一个省而言,人口在朝省会集中。
如果我们把几十个一二线城市全部算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全国三四线城市以下的人口总量是在趋向减少的。所以说通过投资新建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趋弱。
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就会开始进入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的时代,
年碧桂园、万科、恒大三家大型房企销售均超0亿。
碧桂园销售额增长73.4%,达到亿元,一跃成为 ;
万科年销售额.8亿元,增长45%;
恒大其销售金额约为9.6亿,同比增长34.2%;
三家房企的销售额增长显著的快于行业平均水平,集中度不断提高。
2.基础设施
在年和年,中国通过大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换来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国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4%,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但是高速投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其实在越来越弱。
以铁路为例,中国对铁路的投资,—年这四年铁路建设投资进入八千亿元稳定期,其中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年为亿元。而在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亿元,首次从八千亿级别出现下降。
中国的铁路,最值钱的路段其实已经修完了,京沪高铁就是全国最值钱的一条线,目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接入高速铁路网,越往后修主要是补充连接,经济价值越来越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低。例如现在正在修的川藏铁路,其主要是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上的意义。
公路也是一样,我国还在不停的修高速公路,但是中国哪个大中城市现在没有高速公路吗?基本都有了,不要说沿海省份,现在连河南,江西,贵州都县县通高速了。
由于中国对全国基础设施%覆盖有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情结,典型的就是各种村村通工程,每一个村庄都要有互联网,公路,电力,广播电视,而且标准还不低,因此未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会继续进行,当然经济效益递减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了,基础设施我国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正在来临,那就是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5G网络,当年年5G网络还不会开始大规模建造,但是5G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3.制造业
制造业领域,中国年投资了19.36万亿元,只增长了4.8%,为什么增长这么慢呢?
主要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亿元,下降1.8%。例如我们的钢铁产业,主旋律就是去产能。
与此同时,两大核心产业汽车和电子的投资却在高速增长:一个是汽车制造业投资完成13亿元,增长10.2%;另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25.3%。
如果看所有的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全年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制造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分化,传统高耗能,产能过剩的工业投资很难增长了,因为已经产能过剩;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却很快,可见市场需要的是高技术的产品。
所以说,对制造业投资来说,现在已经过了追求量的阶段,而是要提高质,一旦从追求量的阶段到了提高质的阶段,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呢?当市场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所有企业的投资都能赚钱,只是赚多和赚少。好比这条街的人早餐需要吃个包子,两家包子铺投资的总产能个,当然个都够卖出去并且赚到钱。
当产量足够,市场已经饱和,就会进入零和游戏阶段,也即是只有质量和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会胜出并盈利,其他企业的投资则会出现亏损,从而降低总投资效率。
4.第三产业
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短缺产品吗?可以说没有。
同样的还有第三产业,也是进入到追求质的阶段。
中国以后的投资,更多的是结构的调整,同样的一万亿,投到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尤其是中国还比较落后,存在巨大国产化替代空间的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会更大。
结语
简单的做个总结:
1.需求的三驾马车已经熄火了两个,消费作为 主力拉动经济的时代来临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具备发达国家特征。
2.本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趋于饱和,那就要去一带一路国家寻找机会,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都处于短缺状态,因此修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扩大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3.中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攻坚阶段。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都在走弱,因此要保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的办法就是走向高端,必须要保证国内产业能很好的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4.珍惜中国下一个繁荣二十年。
这个二十年是一个概数,按照我国官方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其实还有17年。
中国过去几十年之所以能高速发展,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技术和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落差。二十年后中国和西方的技术水平已经总体基本拉齐,开始成为并行领跑者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就结束了。
下一个快速增长二十年,值得好好珍惜,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繁荣时期结束后,很难再有了。
中国社会将会从以7%增速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变成一个2%,3%增速的节奏缓慢,变化缓慢的社会,进入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社会形态。
我们今天你追我赶过程中形成的焦虑的快节奏生活,都将在那个时候终结。
同样的财富暴增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那时候我们回忆起现在,也许会说:
当年的中国真的是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快速变化时代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