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召开,对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甘肃已组建11支人后备医疗队
可随时开展救治工作
记者获悉,为保证充足的医疗救治力量,甘肃省已组建12支人的医疗救治团队。同时,依托省级医疗机构组建11支人后备医疗队,按照每支后备医疗队整体接管一个病区配置,可随时开展救治工作。
据通报,10月25日0时至24时,我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均在兰州市。10月18日至25日24时,全省共有本土确诊病例51例。其中,兰州市39例,张掖市7例,嘉峪关市3例,天水市1例,陇南市1例。
各地成立大数据专班,进行分析研判,并组织流调等专门力量追踪密接、次密接人员。加强密接和次密接以及重点人群的管理,落实各项隔离管控措施。强化社区防控,分片负责,网格化管理。截至25日24时,已排查出密接、次密接人员人。其中,密接人员人,次密接人员人。
各地调集力量,增设核酸监测点,调配设备,增加送样人数和车辆,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加快核酸检测筛查进度。截至10月25日24时,全省共采集核酸检测样本万份,已出检测结果万份。
全省确诊的51例病例,除嘉峪关市的1例轻医院救治外,其余医院救治。10月25日,新改造的医院,医院雁滩分院(医院)已正式投入使用。医院,现有条件更加符合集中隔离救治的相关规范要求,救治设备齐全,医疗物资完备,专家救治团队已进驻。25日下午,已医院医院集中救治的30名确诊病例,顺利转运至该院区。
甘肃省组织专门监督力量,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核酸采集点、核酸检测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兰州市4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开展进驻式现场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派出卫生监督员人次,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家,学校所,公共场所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家。
通报说,全省将继续通过大数据协查和“逐楼逐户”排查,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摸排管控。进一步发挥好基层社区的作用,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持续加大核酸检测筛查力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提升检测速度。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切实加强院感防控,严防交叉感染。
甘肃省将尽快制定具体支持措施
稳定当前兰州市蔬菜价格
甘肃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杨丽平表示,针对当前兰州市蔬菜价格涨幅较大的实际,省市财政、商务部门将尽快制定具体支持措施,对保供稳价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另悉,我省对省外来甘运送生活必需品车辆,在测量驾乘人员体温和扫码正常的情况下,可凭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快速通行。各地不得另行规定、层层设卡加码,确保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快速便捷通行。
近期,受全国蔬菜主产区产量减少、寒冷天气延迟应季蔬菜上市、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以及疫情的影响,市场上蔬菜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较大。对此,省商务厅积极履行生活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职责,与省市场监管局密切配合、及时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10月2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的紧急通知》,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加强与地方政府衔接协调,及时为运输车辆制发专门通行证,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国省干线疫情防控卡口开辟生活必需品运输专用通道。对省内运送生活必需品车辆驾乘人员,在测量体温、健康码和行程码正常的情况下,可快速通行;对来自涉疫地区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按照属地联防联控要求执行;对省外来甘运送生活必需品车辆,在测量驾乘人员体温和扫码正常的情况下,可凭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快速通行。各地不得另行规定、层层设卡加码,确保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快速便捷通行。
各级商务部门积极与农产品产地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联系对接,指导、协调、督促企业加大采购调运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保供稳价带动支撑作用。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兰州市,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入驻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蹲点协调督查,加强采购调度和价格监管。
持续监测蔬菜批发市场、大型综合超市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链龙头企业市场销售价格,及时分析研判价格异常波动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建立健全与大型综合超市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链龙头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进行常态化协调服务和督导检查。
各级商务和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封控管理小区居民用餐、团体用餐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用餐需求实际,启动中央厨房应急保供机制,开展餐饮配送服务,有效保障市场特定需求。
各级市场监管、发改、商务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价格违法问题,依法依规从严、从速、从重查处不明码标价、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全省各类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切实落实场地定期消杀、口罩佩戴、测温及健康码、通行码查验等措施,确保企业安全规范运营。
甘肃省启用货物运输车辆疫情期间防疫保障快速通行证
驾乘人员符合条件可优先便捷通过各查验站点
针对民众关心的电煤等重点物资保障,以及如何方便货车司机核酸检测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华雄表示,25日,我省启用“货物运输车辆疫情期间防疫保障快速通行证”,截至18时,省内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入口和服务区已累计发放“快通证”余份,其它通行普通国省道的“快通证”由各市、县交通运输局发放。高速服务区便民核酸检测点为余名驾乘人员提供了免费核酸检测,及时降低了他们的防疫风险,也解决了正常通行问题。
石华雄说,“在这场疫情遭遇战中,一开始我们就把“电、煤、气”等重要能源物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重点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的运输保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3日,省交通检疫组印发了《关于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和邮政、快递运输投递车辆有序通行的紧急通知》,指导各地在加强交通运输疫情管控的同时,贯彻执行“一断三不断”路网运行工作要求,强化运输保障,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他进一步解释了“一断三不断”:“一断”是指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三不断”是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
25日,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厅专题研究,启用了“甘肃省货物运输车辆疫情期间防疫保障快速通行证”。凡在我省路网内拉运农产品、电煤、油气品、医疗物资、邮政快件等急用、生产生活物资,以及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物资等的货运车辆,只要驾乘人员体温正常,健康码、行程码正常,可凭“快通证”优先便捷通过各查验站点,形成全省公路运输一盘棋。
石华雄特别提示:来自涉疫地区的货运车辆驾乘人员离甘,除体温正常,健康码、行程码正常外,还需提供24小时核酸阴性检测报告;入甘的驾乘人员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据悉,截至25日,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中心累计保障防疫应急物资运输趟,共计辆车;完成临夏、定西名支援兰州医护人员转运保障任务;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顺利完成了广州-兰州的防疫物资运输包机保障工作,保障援甘医疗人员47名,物资3.4吨;中铁兰州局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沟通协调,优先采用高铁快运方式,及时向嘉峪关等地运送核酸检测试剂等医疗应急物资。
为解决驾乘人员因无核酸检测报告、无法进出高速路网和跨省通行的难点、堵点问题,交通检疫组决定由高速公路运营部门对接地方医疗卫生部门,选择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平凉、兰州北、兰州南、定西、太石等具备条件的重点服务区,设置了便民核酸检测点,为有需要的驾乘人员免费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同时,这些服务区已建成的“司机之家”24小时开放,为司乘候检休息提供服务。
兰州主城区启动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截至10月25日24时,兰州主城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已采样.56万人,已出检测结果.44万人。主城区已于26日8时启动了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截至10月25日24时,兰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9例,医院集中救治,目前情况稳定。10月25日0时至24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发布会对新增病例基本情况进行了通报。
近日,随着疫情发展形势,兰州市在流调排查、核酸检测、隔离管控、黄码转码、宣传动员等方面科学调度、统筹部署,有力有序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
兰州市继续组织2.39万名机关干部、5.8万名党员、个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下沉到社区、集结到一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聚合各方、协同联动、快速反应的作用,汇聚起了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全市共设置核酸采样点个,制定了《第二轮核酸检测工作注意事项》,合理调配采样点工作力量,规范操作流程,分片分时组织群众平稳有序开展核酸采集,确保全覆盖、无盲区。截至10月25日24时,主城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已采样.56万人,已出检测结果.44万人。
兰州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对社区管理、防控一线工作力量、摸排薄弱环节、小区及“三不管楼院”防控、困难群体防控帮扶等方面进行宣传引导,提升了群众自我防范的思想自觉,有效降低了社会流动性。
医院8家,总床位2张,其中新冠救治床位张,重症床位55张,兰州二院雁滩分院已开展救治工作,医院向兰州二院雁滩分院转移患者30例。组建省市中医药防治专家组进行会诊,实行“一人一方、辩证施治”。
对主要单品市场需求科学分析,为确保单品供应充足,兰州国际高原夏菜批发市场及时调入蔬菜吨,昨日库存已达吨。在加强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同时,全力维护全市市场价格秩序,持续对零售药店、商业超市、集贸市场等经营主体的商品价格实施“拉网式”监督检查,对8户违反价格规定的商户依法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对49户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的商户依法进行了处罚。
热电联产供热一次管网循环长度超过公里,二次管网循环长度达公里,管网内水容量较大,热量传输时间较长,为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需要3天时间对供热管网内的水逐步加热升温。为充分保障居民按时取暖,兰州市提前至25日开展加热升温工作,26日夜间至27日白天,居民家中暖气温度将逐步上升,10月28日基本实现正常供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本期编辑丨孙 悦
本期校对丨马宏丽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值班总编丨张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