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春寒料峭。地处豫北平原的新乡市长垣市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霾之下。
这个位居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挂牌不足5个月的县级市,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成为全国战“疫”的后方战场。
面对全国各地对于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紧缺情况,企业纷纷响应号召提前复工,工人回厂,开足马力,以超出日产三倍、达.7万只的产量,缓解口罩危局。
昼夜生产:能多生产一只口罩,就多一份安全
身份登记、测量体温、全身消毒……在完成整个程序后,记者获准进入河南省斯科塞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
“我们从1月20日就开始复工。”该公司总经理范丽娜说,公司1月19日开始放假,可疫情严峻,当天晚上就通知员工第二天返岗。
面对记者采访,虽然戴着口罩,但她的眼神深处却流露出疲惫。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范丽娜的电话时常响起。“都是询问有货没有。”范丽娜说,“从我们开始复工,我的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
范丽娜告诉记者,目前,在厂生产线的员工有人,每天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在生产车间门口旁边有一个密码锁门禁,经车间主管确认后,范丽娜领着记者走进更衣间。
“这里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生产部带班组长刘娇提醒记者。穿戴区有一排长凳,在刘娇的指导下,记者坐在长凳上,双脚悬空,将无纺布的鞋套穿好,再转身踩到另一侧的地垫上,将头发全部收纳在帽子里。在进行套鞋套、穿防护服和戴“蘑菇帽”程序后,记者才正式走进生产区。
“公司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穿鞋套时双脚不能沾地、戴帽时不许露出一根头发。”范丽娜说,公司有专人巡查,一旦发现穿戴不合格,就会要求立刻整理,直到达标为止。
在生产车间外的参观走廊里,尽管隔着玻璃,但车间里的机器作业声响还是能够听得清楚。工人们面戴口罩、身穿专用防护服,分工协作,有的裁剪布料,有的低头缝制,动作麻利;每一台机器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20个一叠,50个一摞,个一箱,流水线上,工人们紧跟节奏,认真完成每一只口罩的点焊加工、质量筛检、装箱、封箱等工作。
“每天都累得不想走路,腰酸背疼,严重缺乏睡眠。”刘娇说,“但只要能够及时支援一线,这点累没啥!”
记者采访得知,刘娇是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确保生产,她从复工至今,已经20多天没有回过家,尽管公司距离家只有米。
说到家庭,被同事称为“娘子铁军”的刘娇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孩子每天由爷爷奶奶和爸爸带,每天和孩子的通话只能约定在休息时间。
记者了解到,繁忙的生产一线基本是女工,平均年龄30岁。“能多生产一只口罩就多生产一只。如果我们都休息了,那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怎么办?那么多人需要口罩怎么办?”刘娇擦拭了下眼泪说,“为能保护更多的人,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值,这都是救命的物资啊!”
“只有国家好了,我们才能更好。”范丽娜说,“目前每天医用口罩30万只、防护服件的生产量,但仍旧满足不了客户。”
1月13日下午,记者在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恰巧遇到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
在该公司党员活动室,在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声中,生产部部长崔淑宁举起右手宣誓。
“对于我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党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崔淑宁说。
入党仪式结束后,崔淑宁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她自复工以来,始终没有回过家。
长垣市满村镇党委书记郝科伟告诉记者,当天下午,该镇五家民营企业党支部也举行了这样的特殊入党仪式。
这个春节,长垣市70多家卫材企业都没有休息,每天加班“连轴转”,尽可能多地生产口罩、防护服。
亏本生产:借机大赚一把,我们做不到
因抗击疫情,众多城市万人空巷。在长垣市,街道上虽没有了平日的车水马龙,却随处可见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人们或拨打着电话,或和门卫沟通希望能够见企业负责人。
“这些都是前来购买口罩和防护服的。”长垣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王晨光告诉记者。
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市场上口罩、消毒液等相关医疗物资价格一路走高,但长垣的生产企业因为坚持不涨价,每天都处于亏损状态。
“原材料涨价、运输费用涨价,人员成本也很高。”范丽娜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规定,春节期间,员工基本工资每天是元,生活补助元,绩效按照计件算,同样是不低于三倍的工资。“刚开工时,我们支付五倍的工资请回工人。”范丽娜说,“目前公司每天亏损达5万元,但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口罩依然供不应求。”
2月11日晚,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垣市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家,其中具有医用口罩、防护服注册证企业44家。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长垣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做好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截至2月10日,44家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工率达%。
长垣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垣市日均生产医用相关口罩达万只,防护服套,产量已经超出平时水平。
“看似生产量很大,其实利润很薄。大多数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企业不仅不向经销商涨价,而且要求经销商禁止涨价。”长垣市医疗器械同业公会会长李明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长垣市卫材企业基本是生产一个亏一个。”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我们,让我们发展壮大。现在国家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像政府关心民营企业一样,多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亚东说。
“一方面长垣人秉承河南人吃苦耐劳、重乡情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地政府长期以来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此评价,“国难当头,长垣人挺身而出,体现了对国的忠、对民的义,彰显了民营企业的担当。”
“长垣卫材产业发展,每走一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杨亚东说,“如果想借机大赚一把,我们做不到。”
政府担当:“企业围墙”外的事政府解决
抗疫物资紧张,全国各地公函、医院订单如雪花般飞来,长垣市卫材企业负责人们颇为头痛:原材料严重不足、物流不畅、成本几乎翻倍、超负荷生产急需员工。
“原先拉一车原材料运输费用只有元,现在价格涨到1.5万元。”范丽娜说,“即便如此,还不一定能够有车辆保证。”
“‘企业围墙’以外的事政府来解决,企业不要操心生产以外的事。”1月28日下午,在长垣市政府召开的复工动员会上,秦保建言语坚定。
长垣市满村镇党委副书记杨向辉告诉记者,他和班子成员每人负责入驻1~2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为引导假期工人返岗,长垣市委发出号召,党员职工带头返岗,宣传带动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防护用品生产一线;出台《重点医疗耗材企业用工激励办法》,确保工人劳有厚得。
“截至2月10日,长垣市防控物资生产重点企业一线工人达人,较1月22日增加人。”秦保建说。
“通过宣传发动,基本上解决了用工难题。”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凤娥说,“新应聘的员工来自教师、医生、服装等不同行业,大家都响应号召,生产热情很高。”
杨向辉告诉记者,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两不误,镇政府集中安排了套免费公租房,购置了床铺和空调,“这些费用均由政府埋单。”
当地企业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增加产量,与此同时,从省到市各级相关部门及时行动,从手续审批、资金保障、原材料采购、交通物流到用工,每一个环节都提前为企业考虑周到。
河南省药监局启动医疗器械快速审批程序,开通原材料检验绿色通道;长垣市委对原材料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收储、统一调度,依托市科工信局等单位,成立采购小分队;财政系统专门下拨万元专项财政资金,解决企业成本增长后顾之忧;省交通厅直接送来张绿色通行证,保障防护物资运输车辆省际间畅通无阻……
为了提升产能,全市新采购生产设备台,已投入使用台。河南飘安集团盘活老设备挖产能,把年非典时期采购的熔喷布生产线和复膜水刺布生产线大修后投入使用。
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苏其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疫情发生后,该局第一时间印发了紧急通知,向防护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发放了《质量安全告知函》。启动应急审批程序,依法对疫情防控所需医疗器械审批实行提前介入、快速受理、快速审评,为企业尽快组织生产和供应市场节约了宝贵时间。
“请大家放心,省药监局的职能就是负责医用防护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监管,我们保证‘萝卜快了也洗泥’。”苏其超说。
多项叠加的政策,社会各界的齐心合力帮助,让长垣市的卫材企业增添了信心、吃了定心丸,庄严许下“疫情面前不发不义之财”的承诺,积极为打好防疫阻击战输送“弹药”。
“企业只管把住原材料购进、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市场销售每一个关口,严格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剩余的那就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工作,决不能让企业分心分神!”秦保建说,“民营企业今天的担当和付出,党和政府不会忘记。”
经此一“疫”,长垣市的卫材企业与国家命运绑得更紧了。这也让郝科伟更加坚定了和其他兄弟乡镇共同打造卫材小镇的信心,拉长产业链条,将卫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长垣市卫材生产企业车间依然灯火通明,机器运转不停。
来源:河南经济报-中原融媒
编辑:吴若淇
发布:张云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