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日子。40年沧海桑田,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波澜壮阔的成长史上,深圳急救是建设健康深圳的重要力量。
年,深圳急救从2部电话起步,到目前已形成由76医院、94个急救站构建而成的急救体系,实现全市“”广覆盖;年,开全国先河启动“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让急救不断提速;年,率先在国内实施公共场所配备AED计划,让急救更高效;年,急救立法率先将公众参与写入条例,让公众会急救、敢急救……一路走来,深圳急救频频以质量、速度和创新“惊艳”全国同行。
紧跟深圳发展速度,从两台电话到“”网络全覆盖
年8月5日,清水河大爆炸发生后,深圳着手组建深圳市医疗急救中心。中心于年筹建,年11月4日正式运行。
随着深圳城市不断扩容与快速发展,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市卫健委的关心指导下,深圳市急救中心“摸着石头过河”,从2部电话起步,医院资源,以急诊、院前急救工作、质控考核为抓手,织起了“急救保障网”,建立起及时、有效、快速响应的急救“深圳模式”,到年基本实现市内急救网络全覆盖。
年7月1日更名为深圳市急救中心开始独立运行后,更是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逐步构建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五大中心救治体系,使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就诊,提高特殊患者救治成功率,实现最优化院内救治。
深圳救护车数量也不断增加,年深圳全市救护车共辆,到年深圳救护车总量达到辆。深圳“”救护能力也随之提升,年,深圳“”接警人次,派车次,抢救人。年,深圳“”接警人次,派车次,抢救167人。年,深圳“”接警人次,派车次,抢救人。这一串串连接“生死时速”的数字,是深圳急救人坚守初心、在生命线上奔跑的“结晶”,彰显着健康深圳的“好声音”。
在每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现场,深圳急救人都是温暖的港湾。在各种台风、山体滑坡、登山遇险重大灾害现场;抗击非典、抗击甲流、驰援汶川地震、阻击新冠肺炎;每年一届的高交会、文博会、深圳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深圳赛区比赛、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中国杯帆船赛以及庆祝新中国70华诞大型焰火晚会等大型活动重大医疗保障现场,都有深圳急救人忙碌的身影。
传承敢为人先精神,创新发展领跑国内同行业
深圳急救人是创新深圳的传承者与创造者。26年来,深圳急救在确保市民24小时生命安全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在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创下多个全国“领先”。
年,“”指挥调度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在硬件、软件等各方面全面跨入国内一流行列。
年,成功研发大运会医疗保障信息报送系统,填补了深圳医疗信息报送技术空白。大运会结束至今,该系统仍是我市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信息的唯一报送平台。
年,率先实施“以奖代补”绩效机制,开始对急救网络单位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补助,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积极性和人才队伍稳定性。
年,联合深圳市交警局创全国之先河启用“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让“闻笛而动”的良好氛围成为深圳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年“上千辆私家车礼让救护车”更是备受称赞,央视《新闻联播》专门对此进行报道。
年,深圳全面贯彻落实发展为民、发展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发展理念,率先在国内实施“公众电除颤计划”,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购置AED,于十三五期间完成台AED的采购与安装,5~10年内争取实现每10万服务人口台的配备目标。截至目前,安装在公众场所的AED已成功救治13人,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年10月1日,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急救条例》正式实施,不仅将公共场所配置AED、公众急救培训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还创新性提出了“现场紧急救护免责”的规定,给予施救者最切实的法律保障。
年11月,国内首个“空中”在深圳上线。深圳市急救中心在多年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牵头建成由医院、航空公司共同参与的“空中”直升机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实现了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打飞的”急救的目标。
多年来,深圳急救人牢记使命,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为推动医疗急救事业发展不懈努力、创新!
织起深圳急救保障网,公众急救普及率国内领先
深圳市急救中心自年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开展公益培训,深圳市急救中心是国内最早的AHA导师培训基地之一,有一支专职培训导师队伍。多年来,中心不断通过在街头“摆摊”或进工厂、社区、学校等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同时对交警、保安、海上救生员、酒店服务员等公众场所工作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培训,让更多市民学会急救,努力把深圳打造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急救、更安全、更有爱的城市。
早在年,深圳市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就突破1%,在国内率先实现中国红十字会提出的基本培训目标。
年,随着公众场所AED配备项目和《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的实施,市政府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公益急救培训,深圳公众急救普及培训呈现阶梯式发展。年,深圳市政府拨款万免费培训了人。年虽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深圳市政府用于市民急救技能培训的专款没有减少,反而增至万用于人培训。对此,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说:“这充分体现了深圳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深圳急救培训保量还要保质,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培训能帮助名深圳市民掌握急救技能,还希望他们的父母、子女甚至身边的同事、家里的保姆都懂急救,达到1+17的效果。”
目前,深圳急救普及率已经达到2.23%,远远高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感受到急救普及工作带来的好处。如何破解急救普及难问题?如何实现人人都会急救的目标?在这里都给出了“深圳答案”。
引进“三名工程”团队,开展技术帮扶传递爱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最具经济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深圳具有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地”等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深圳市急救中心紧抓发展新机遇,依托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于年成功引进“北京大学郑志杰教授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团队”,探讨创新急救体系,在“对深圳各区急救资源评估及院前延误关键因素的探寻”和“公众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推广”方向展开科研合作,引进并逐步推进“院外心脏骤停标准化救治质量评估登记体系”“心肺复苏QCPRClassroom应用程序”“深圳市急救站与急救车扩容优化技术”“急救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早期筛查”以及“急性心梗患者救治延迟模型构建及运行机制优化技术”6项新技术。
与此同时,深圳市急救中心也一直秉承着深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文明爱心特质,早在年就开始派团队前往河源等地开展技术帮扶工作。年8月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深圳市急救中心正式与河源指挥中心、汕尾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签约结对帮扶,将持续为两地传递温暖力量。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说,深圳急救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战略指引下,以创建创新型、领先型城市急救医疗体系为目标,为建设健康深圳、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