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武汉正参照“小汤山模式”在蔡甸知音湖开工建院,将于2月1日建成,2月3日交付投用。该院被命名为“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张床位。
年SARS时期,为有效控制疫情,北京在7天内建成小汤山SARS医院,两个月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SARS患者,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确保零感染”。
除了快速建院、大量收治患者、提高治愈率,“小汤山模式”还有什么特点?
边建、边改、边完善
年4月23日开工,29日通过验收,30日交付使用,7医院医院修建速度纪录。
回忆17年前的那段“非常生活”,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程立平形容“是七天七夜抢建出来的”。医院采取板房材料建设,医院的特点——简易、适用。所以难度不在于建设,而在于时间实在太紧张了。
4月20日,北京SARS患者剧增,医院病房床位不够用,医护人员也发生了感染。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北京集中收治SARS患者能力的总体计划,北京市住建委连夜部署,由北京住总、北京城建、北京建工、中建一局等北京六大建筑集团公司,合力抢建小汤山SARS医院。
4月22日晚上,北京住总住六公司接到通知,紧医院。当晚,北京市建委连夜部署,抽调约人和多台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北京6大建设集团全部上阵。医院采用了轻型建筑材料,基本为一层病房。
直到入场,程立平和同事们才知道是要为SARS建设医院。不同于普通病房,医院要求格外严格,通风、隔离标准极高。建筑队伍 天建好基础结构,第二天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派来专家,根据医院具体要求修改。
边建、边改、边完善。
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建成20医院,工程只能这么干。整个建设过程需要有人持续对工期、质量、进度把控负责。
医院基本为一层病房,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医院病房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病房南侧是X光室、CT室、手术室。病房北侧为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医院里共有22个病区,张床位。
医院功能分区图。
人“并肩作战”
医院由六家建筑企业分工合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程立平回忆。
原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在小汤山疗养院附近建设,医院已有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此外,小汤山地处北京远郊,离市区远,地域开阔,环境优美,利于病人疗养。
赶往工地的路上,程立平就与材料生产厂家和供应商联系,落实材料供应的各个环节,并以最快速度在现场开辟储料场地,保证水泥、砂石、白灰和红机砖以及多吨、11种现场材料的供应。
施工中,由于设计不断更改,给水电施工单位的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有时刚刚采购来的材料,转眼又不用了,负责建材采购的工作人员二话不说,继续想方设法保证供应。26日晚上,因为突然变更设计增加空调,他们就连夜与厂家联系协调运输和安装。第二天一早,多台空调安装完毕。
施工力量不足的情况也存在,程立平介绍,住六公司火速增调两个项目和钢结构公司参建,各工种立体交叉施工整体协同作战,确保了工程推进速度。三天三夜,68间多平方米的混凝土盒子房和48间多平方米的轻钢活动房结构的病房建设完成。
为了在最短时间完成此项工程,全体建设人员几乎不分昼夜。“ 峰时,整个工地上有多名建设人员并肩作战。”程立平说。
由于人员密集,工地每天产生大量垃圾。当时,小汤山镇临时组建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7昼夜建设中,先后组织余人次清运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袋用掉2万多个。
建设人员食宿没有条件解决。吃饭,靠从南城一天三顿运过来;困了,就裹着军大衣在草地上躺一宿。建设过程中所有人精神高度紧张。
工作人员“零感染”
“短期组建一个医院,缓解北京床位不足难以应对的任务,又能集中收治SARS病人,避免扩大感染。说小汤山创造奇迹,在于收治的是确诊的SARS病人,但是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感染。”曾任北京医院院长的张雁灵表示。
年5月1日-19日,医院转入的SARS患者名。至6月20日,除死亡8例外,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工作人员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完成了中央军委“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确保零感染”的目标。
为了防止医护人员感染,医院治疗区设置了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将医护人员与患者彻底隔离。
武警部队被指派对隔离区、限制区实行24小时警戒,严格控制传染源,防止患者和工作人员越区活动;按分区发放工作证,凭证出入,减少交叉接触;医院感染督导员24小时值班制,对进出隔离区人员全程和全时段督导监控。
集体就餐改为戴口鼻罩买饭的分餐制;不准进行聚集性文体活动;会议一律在室外进行、或戴口鼻罩开会;22:00必须熄灯休息……
患者出院前,也要经过消毒。
医院腾出一个科室供病人出院前的清洁。患者出院前两天,医院就将其随身物品整理后,送到消毒供应室消毒,出院当天上午8点,将病人消毒过的物品、出院证明和药品送到洗消中心。病人清洗完毕后,穿上消毒过的衣服,从医院。
此外,小汤山村有专人每天进行街道消毒,严守所有进村路口,禁止外来人和车辆进村。
1月25日,曾任北京医院院长的张雁灵(左二)奉命出发,赴武汉协助医院的建设工作。
鲜明的军队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有着鲜明的军队基因。
当时,有一千多名由军队抽调而来的医护人员进入小汤山,他们绝大多数并未接触过SARS病人。医护人员需学习 编制的字防治手册,通过考试才能上岗。
医院参照当时卫生部相关文件、已有的收治经验,编制了约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SARS防治暂行管理办法》,包括消毒隔离管理、诊治方案等八章二十四条,人手一册,这也被外界视为该院“军规”。
被紧急抽调的名医护人员并非都是传染病专业或呼吸专业,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医护人员,要接受分类培训。对临床医师,培训SARS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等;对护理人员,培训隔病人管理、隔离病区管理及操作规范等。医院还邀请具有SARS诊治防经验专家讲学、现场指导,对医护统一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
医院内也实行军事化管理。
医院虽具有临时性质,但医院,院长同时为党委书记。具有丰富SARS诊治工作经验的副院长亲临一线负责医疗工作。
各临床科室,以军区、军兵种和军医大学为建制,实行院长-领队-科主任三级垂直式管理,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利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统一行动。
7医院,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包括接诊室、氧气站、停尸房、焚烧炉、化粪池,还要有专门的接诊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消毒系统、呼叫系统、吸引系统、氧气管线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生活供应中心、 气供应站、雨罩、甬路、隔离等设施。
谈起当年7天7夜不停歇的奋战经历,程立平依然很自豪。“如今来看,医院有效抑制了‘非典’的扩散,安定了老百姓人心,为取得抗击‘非典’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谈到武汉正在日夜赶建的医院,他认为,武汉方面可以参考北京在组织、决策、施工、后期保障的一系列流程经验,此外在治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医院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又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回忆起那时的决定,张雁灵如此评价。
1月25日一大早,张雁灵再次奉命出征,赴武汉协助医院的建设工作。时任北京医院副院长邓传福教授一同出征。
新京报记者马瑾倩戴轩吴娇颖
编辑张畅校对郭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