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广场临时安置点。本报记者张多钧公保安加殷之皓程宦宁摄
搭建帐篷。
临时医疗救护点,医护人员整理药品。
搬运救灾物资。
本报记者张多钧程宦宁公保安加殷之皓
5月22日清晨,共玉高速格外宁静,笔直的高速公路通向天际,两旁的草原已经有了春的绿意。
当我们的车辆行驶在塔拉滩时,后方一个以红色车辆为主的车队,打着红黄相间的双闪,超过我们的车辆,疾速驶向远方,打破了高速公路上的宁静。
“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的卫士”“协调有序保障高效”“一切实战为人民”……车辆上张贴的红色横幅格外鲜艳。
据了解,这是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赶赴玛多的救援队,救援队包括1支重型地质救援队、1支通信保障分队、1支战勤保障分队及全勤指挥部、政工、宣传保障分队共92人,各类救援车辆27台,携带探测、救生、破拆、稳固支撑、起重顶升、保障、警戒等装备器材,共计8大类件套。
穿过鄂拉山隧道时,原本阴晴不定的天气,突然风雪交加,一直到花石峡收费站时,雪依旧在下。顶着风雪,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花石峡收费站工作人员在出站口设立的党员突击队,为前往支援玛多的过往车辆司机提供饮食、吸氧等便民服务。
我们于5时从西宁出发,12时到达玛多县,县城一如往常,未见到倒塌的房屋,县城居民生活秩序井然,不同于往日的是这个高原小城随处可见交警执勤,街道上救援车辆来来往往,县城的空地和山坡,搭满了救灾帐篷,不少帐篷中冒着袅袅炊烟。
县城的黄河源广场是一处集中安置点,来自全省各地的救援队以及后勤保障队伍在这里集结,广场旁停满了红色的消防救援车辆,搭满了蓝色的、白色的和橘色的帐篷。
橘色的帐篷是海南州消防支队扎起来的驻扎帐篷,他们是从22日2时40分接到通知,第一支救援队伍于10时10分到达玛多县城,是第一批到达玛多县的消防救援队伍。
黄河源广场上,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玛多县供电公司忙着为新搭建的帐篷拉电装灯,以确保电路通畅。公司安全员周拉介绍,地震发生后,黄河乡和野牛沟村断电,早晨天一亮,公司就派出员工前往两地抢修,疏通了黄河乡和野牛沟村的电路,紧接着派出员工赴各地检修维修电路。
广场旁,爱心居民和企业自发搭建起临时服务点,支起大锅,为群众和救援队伍熬制姜茶,御寒暖身。玛多县天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2时30分左右到广场上,带着氧气瓶、馒头花卷,无偿为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便利。
夜幕将近,黄河源广场上依旧人声鼎沸,武警战士和志愿者打着手电筒搭帐篷,记者在寒冷昏暗的帐篷中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电力通讯工作者默默无闻提供后勤保障,每一个人都在行动……
作者:张多钧程宦宁公保安加殷之皓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