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16:16视频制作:葛泰佚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防疫办法,形成了不少值得总结、推广的防控经验。
“各行各业面对一个共同问题,用各自方法去解决,用中医的话来说,叫做辨证论治,高度个体化的精准诊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原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表示,想要真正战胜新冠肺炎,各行业各部门需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把控好每一个环节。
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举办了“防疫新经验”线上圆桌论坛,邀请医疗、海关、交通等行业相关人士,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个角度,分享日常防控工作中的好方法、好经验,并就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防”助力社区防疫管理
“您好,进入小区请佩戴口罩、测温、扫码,谢谢配合!”这是北京各社区出入口的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近段时间,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加强防控工作,5月,北京市要求各社区(村)、物业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居民小区出入管理,把好门、看好人、验好码、登好记,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社区传播风险。
“众所周知,目前部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传染性非常强,阻断它在社区中的传播非常必要。”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杜雪平认为,本次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外来人员信息查验、居家人员入户核酸以及健康监测等管理措施做得井然有序,值得总结。
“基层的医护人员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杜雪平表示,为了做好居民“人防”,首先要做好医疗系统内的“人防”工作,参与基层防疫抗疫的医护人员有着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以规避感染风险。例如,每位上岗的基层医护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包括穿脱隔离衣都有着须认真遵守的动作规范。并且,每位上岗的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每日核酸、健康码等的查验检测,以确保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作为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杜雪平坦言,在疫情形势紧张时,基层医护人员“顾不了两头”,会有人手不足的情况,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需要增加能够胜任核酸检测工作的志愿者力量。
人民网强国论坛了解到,各地对志愿者工作非常重视,积极探索让具有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经过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培训后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例如,自5月24日“志愿北京”平台发布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公告以来,截至6月17日,北京市16个区和经开区共报名人次,初步资格审核合格人,考核合格人,累计上岗人。
另外,在疫情期间,多地机关干部响应号召,下沉社区防控一线,化身“大白”“小蓝”,增援基层抗疫。据报道,截至6月初,北京市累计已有10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屏障;4月吉林省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时,20余万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基层。
“广大基层医护工作者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城’,他们的辛勤付出,促使我国‘动态清零’政策行得通、做得好。”刘保延说。
创新“技防”保障城市公交运行畅通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目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须持有一段时间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酸的时效随疫情防控形势灵活调整。
为方便乘客出行,北京市将地铁和地面公交票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与健康宝数据“打通”。6月9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和城六区地面公交线路,正式上线新票务系统并启动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
“将健康码查验功能加入刷卡扫码机,是一项非常大的变革,也是非常艰巨的挑战。”北京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邹艳环表示,本次升级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通过对物联网通信专线的扩容和上云迁移,即使多了查验健康宝信息环节,乘客扫码全过程也做到了秒级传输,保证扫卡、刷码无感通过。另外,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管理政策的动态调整,本次票务系统升级还加入了很多“开关”,保证与防疫政策保持同一节奏。例如,核酸时效的合格判断,可根据最新要求检索乘客的核酸信息,以判断是否符合搭乘标准。
老年人是公交系统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但不能忽略的是,部分老人并不能熟练地在手机上完成升级操作,如无相关帮助措施,则会造成其许多困惑。
本次票务系统升级,如何做到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更加友好?邹艳环说,北京市民政局对余万张养老助残卡、民政一卡通和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卡,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进行了自动升级,无须老年人再做单独操作。同时,现场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未完成升级的乘客现场升级,灵活设置系统核验通道和人工核验通道。
“面对上百万人次的庞大客流,做好员工的防护工作也是我们防疫工作的大挑战。”邹艳环介绍,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公司建立并完善了相关的机制和措施,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进行车辆消毒、开窗通风、内部人员每日工作流程记录等工作,以及实施定期全员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储备保障等措施,确保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司乘人员的防护工作能够到位。
“人、物、环境”同防筑牢国门检疫防线
海关是国门关口,是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防控的第一道关。面对“海陆空邮”的综合性挑战,海关是如何做好防控工作的呢?
“海关系统先后制定了九版新冠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和五版口岸新冠肺炎卫生检疫操作指南,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和疫情态势动态调整,分级分类做好全国口岸防控工作。”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张晓龙表示,海关系统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为实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国口岸对入境人员采取“三查三排一转运”检疫模式。同时,全国海关严格落实口岸环节被海关抽中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新冠病毒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另外,海关系统制定了海关监管作业及人员封闭管理场所新冠病毒环境监测工作指南,切实做好环境监测。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海关系统共检测入境人员核酸样本.8万个。
“与此同时,入境交通工具检疫查验工作也不能放松。”张晓龙介绍,我国海关系统织密织牢了一张“水陆空”立体防控网,对航空器、船舶等按相关文件及布控要求实施登临检疫,规范采样检测和安全防护。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冷链食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但自疫情发生以来,曾有过食品及其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发生。通过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测检测,提高了源头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有力地督促境外主管部门和企业履行监督责任和主体责任,有效防范进口冷链食品被污染,进一步提振了消费者对进口冷链食品的信心,在满足人民群众餐桌多元需求的同时,也维护了食品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年,全国海关系统监督口岸预防性消毒各类货物万吨、内外包装万件。
“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海关系统正不断地提升海关技术把关的能力。”张晓龙介绍,海关系统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外防输入”政策措施,并成立流调专家组、奥密克戎应对专家组等开展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评估和研究工作。同时加强卫生检疫能力建设,推进实验室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P2、P2+实验室建设,最大程度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我国海关系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真正做到了织密织牢防控网,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筑牢国门检疫防线。”刘保延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