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疗车辆 >> 医疗车辆选择 >> 正文 >> 正文

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

来源:医疗车辆 时间:2023/6/19

编者按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更是猪肉消费大国。官方预计年之后,我国生猪产能呈稳定增长趋势,预计年猪肉产量达到万吨。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不仅给猪场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国落后的养猪文化与硬件设施还远满足不了应对新形势下防控非洲猪瘟的总体要求。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养猪观念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步伐也同样发生了巨变,但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目前的养猪观念显然是达不到理想中的防控效果。刘向东博士分享《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本文强调我国养猪业存在着整体系统性的问题,在“抗非”工作中应从文化和制度上下功夫,重视“软实力”,并且还应修炼“真功夫”,并列举实例细述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供养猪人参考。

年8月东北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不到一年的时间,非洲猪瘟横扫我国大江南北,给养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之深、波及之远,长者闻所未闻,智者见所未见。养猪人都有着类似的心路历程,从最开始的看热闹、不屑一顾,到城门失火时的看不懂,以致于最后殃及池鱼时的来不及。

从最开始“被动防控,消极应对”未果的失望,到“武装到牙齿、严阵以待”失守后的绝望,再到后来“理性防非、科学防非”后的希望。其实回望过去,面对瘟疫,人类始终是非常脆弱和渺小的,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对于疫病的防控,最难的还不是对疫病的未知,而是即使知道如何防控,但不知道如何保证时时刻刻让防控措施“落地”,让每一个人“落地”,让整个生猪行业“落地”。

没有一个猪场能够脱离行业孤立的生存下去,一个个猪场的失守,一头头猪只的死去,说明了我国养猪行业不是局部出了问题,而是存在着整体系统性的问题,我们的养猪人和养猪文化也自然脱不了干系。防控非洲猪瘟,不仅仅需要硬功夫,还需要软实力。基于此,笔者想在这里重点谈谈软实力,和大家探讨一下防非、抗非工作中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因为这种软实力决定着我们能否笑到最后。

非洲猪瘟的肆虐反映出我国落后的养猪文化与硬件满足不了新形势下防控非洲猪瘟的总体要求。谈养猪,就离不开养猪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就有规矩、有制度,就会有相应的行为习惯与之相适应,一旦特定的群体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慢慢大家也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昨天这样做,今天就这样做,本来是为了传承文化的好习惯,遇到重大历史事件,当外部环境改变了,就变成了阻碍新文化形成的坏习惯,起了反作用。

其实我国不缺先进的养猪文化,所有的新文化都是酝酿于旧文化。我们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养猪文化的实际水平,不能看知道了多少,也不能看最高水平,而是要看大多数情况下真正做到了什么水平。当下所有养猪行业同仁对于养猪相关的所有行为的共识就形成了所谓的当下真实的养猪文化,构成了养猪理念,这些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如果接受了低成本的养猪文化,不要说消毒药,就连疫苗可能都不想用,更不用说进行所谓的“洗消烘”,这些生物安全措施在非洲猪瘟流行前,大家都知道,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成本、是费用,而不是保险。

防控非洲猪瘟的新养猪文化最大的特点是补短板,需要整体上提高国家和地区养猪的平均水平,因为每一个薄弱的环节就有可能成为非洲猪瘟入侵的一次机会,这需要全产业链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参与,要靠大家一起建设、一起践行。大家可千万别小看文化对于疫病防控能否落地的影响,简而言之,落后的文化会阻碍各项疫病防控措施的执行,反之亦然。

在年初,针对非洲猪瘟,扬翔就在行业内率先提出“防非五策”:不动猪、加热料、卡住车、守住人、老鼠苍蝇一起防。在这五策落地的初期,大家议论纷纷。不让转猪,那怎么组织生产?如果所有的料都要煮一遍,那不是又倒退了?猪场本来就有苍蝇和老鼠,几千年都是这样的,那怎么能防得住呢?有些老员工说没见过没有老鼠苍蝇的猪场,因为防不住,所以没必要防,多几只少几只无所谓。员工不休假,那谁还敢养猪啊!很多公共道路,哪里能避免交叉?这种由于环境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制度调整,对于仍然保留着原有养猪观念的养猪人来讲,是根本接受不了的,如果不去转变大家的认知,僵化执行,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将会大打折扣,必然达不到防控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管理者千万不能埋怨大家,抱怨大家,一味的批评大家愚昧无知、老顽固。必须要从基层到高层,从各个技术线路的角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思想碰撞。当时针对生猪、饲料、车辆、人员和四害这五个方面,扬翔公司陆续找到了有效可执行的方法,比如:对于生物安全设施改造达标的猪场可以转猪;对于饲料加热,可以通过高温制粒来实现;人员可以通过三级隔离,车辆通过三级洗消;防四害可以通过打造铁桶猪场改造硬件等方案来落实,而员工也逐渐理解了这些举措对于防非的重要意义。非洲猪瘟将淘汰不学习不改变的老一代的养猪人,将会教育培养拥有新文化的新一代养猪人。

万事开头难,若要持之以恒地防控或者消灭非洲猪瘟难上加难。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只有通过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和制度的建设来保障非洲猪瘟防控的胜利成果。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政府为了有效应对疫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非常规的政策,全社会克服了春节习俗和传统习惯(爱聚集、爱热闹)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的不利影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那么,防控非洲猪瘟也是一样的。

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同频共振,更需要整个产业链和业务链甚至全社会共同形成一种全新的养猪文化。这种文化以保障人和猪的健康安全为核心,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这种养猪文化更加健康、更加科学、更加环保、更加福利、更加智慧。除了从业人员要自律,政府也要从国家层面倡导并保障这种养猪新文化,要为动物生物安全立法,对进出口动物产品要采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要推动各项有利于科学养殖的政策。学过遗传学的都知道,有些病毒在和宿主斗争的过程中,会引起宿主基因突变或者与宿主发生基因重组。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非洲猪瘟过后的“一地猪毛”,而是更多的文化基因的有益突变。只有从文化和制度上下功夫,才能打赢这一场持久战。

专家点评

新冠肺炎是当今对全球各国影响最大的人类疾病,对应的,非洲猪瘟是当前对我国甚至世界生猪产业影响最大的猪病。两者的防控中有很多共同点。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新冠肺炎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而自我标榜自由、民主、先进的诸多西方国家深陷泥淖不能自拔,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我们需要早发现(对临床症状敏锐)、早鉴定(有高效鉴定病原基因组信息的能力)、早检测(建立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态度谦虚不断提高认知,特别是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比如病原结构和分子特点、传播方式和途径(是否人传人)、病理剖检知识等,西方很多国家人民早期依据习惯而拒绝科学佩戴口罩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敬畏自然,尊重科学)、防治方法的研究(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药有显著疗效,但也需对西药比如瑞德西韦等西药进行研究,中西医结合,无论立场,只看疗效),也需有充分的人力、物资、资金、政府的统一规划、全体国民和全体企业的舍小家顾大家,先有国后有家的家国情怀、国家认同和认真执行抗疫方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克时艰精神等。回顾一下,和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是一致的,同时也能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很多参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如同本文作者所说的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本文中,作者展示了我们非瘟防控过程中波涛起伏的心路历程,从看热闹、看不懂、来不及、失望、绝望到“理性防非、科学防非”的希望。非洲猪瘟这块“试金石”不仅揭示了我们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还提出了养猪人和养猪文化的问题。非洲猪瘟的防控不仅依赖各种硬件,还需要各种软实力,特别是养猪文化建设和制度保障。防控非洲猪瘟的新养猪文化最大的特点是补短板。在年初,针对非洲猪瘟防控的一些短板,扬翔就在行业内率先提出“防非五策”:不动猪、加热料、卡住车、守住人、老鼠苍蝇一起防。对整个行业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无论当时大家是否认同,事实胜于雄辩。提升养猪文化建设和制度保障需要整个行业、产业链、业务链甚至全社会的参与。这种文化以保障人和猪的健康安全为核心,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这种养猪文化更加健康、更加科学、更加环保、更加福利、更加智慧。除了从业人员要自律,政府也要从国家层面倡导并保障这种养猪新文化,要为动物生物安全立法,对进出口动物产品要采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要推动各项有利于科学养殖的政策。只有从养猪文化和制度上下功夫,才能打赢这一场持久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