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漫步海珠琶洲绿道,绵延的珠江岸线凉风徐来,舒适惬意。放眼望去,远处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待开发土地。”居民林先生回忆。十年间,珠江之畔崛起一个创新动能十足的新园区。海珠区抢抓机遇,全面谋划和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激发新发展活力。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跨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海珠区砥砺奋进,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24亿元增长到年的.16亿元,年均增长7.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总产值从年的.23亿元增长到年的.22亿元,年均增长17.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从年.59亿元增长到年的.95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面向未来,海珠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琶洲试验区建设
跨越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跨越
海珠西部,6公里长的工业大道,车辆川流不息。曾几何时,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等全国知名产品从这里生产制造、卖遍全国。
海珠东部,6公里长的阅江路,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正蓬勃发展。年以来,琶洲试验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琶洲试验区企业总数达3.3万家,“四上”企业总数达家,同比分别增长13.2%和9.5%;年全年和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89亿元,同比增长23%、18.6%。
从工业大道到阅江路,道路的蝶变折射出一座活力城市新旧动力的转换,见证着高质量发展的海珠实践。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海珠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统揽,坚持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海珠十年奋进的脚步: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6亿元,比年(约30.07亿元)净增超.79亿元,增速(10.3%)比GDP快1.0个百分点,占全区GDP比重由2.1%提升至12.1%。
——总部经济发挥领头作用,实现量质双提升,全区重点总部企业从年的95家增长到年家,增加值从年的.93亿元增长到年的.10亿元。
十年来,海珠区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海珠区阅江路。
十年外贸出口总额增加1.24倍
疫情之下,广交会在“云”端启幕,打破时空界限的网上贸易盛会正式开启。2万多家参展企业、万件商品、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贸产业人员在虚拟的展馆里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网上洽谈。从线下到线上,从琶洲到全球,新动能从这里迸发。
面对挑战,海珠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十年间,会展经济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尽管受全球疫情影响,年全区举办线上、线下展会共场、展览面积.9万平方米,比年大幅提升。
十年间,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区各类商事主体从年的9.53万户增长到年的19.31万户,实现翻番。
十年间,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商品销售总额从年的.80亿元增长到年的.08亿元,年均增长15.2%,增速比GDP快7.7个百分点。
十年间,外贸实现较好发展,年外贸出口总额实现38.2亿美元,是年(17.05亿美元)的2.24倍。
十年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实现翻番。海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
新征程的号角催人奋进。面向未来,海珠区一定会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谱写出更加辉煌壮丽的华章!
广交会场馆
变迁
海珠湿地:城市“绿心”转化为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高楼林立的广州,俯瞰海珠湿地,犹如一幅生命图景镌刻在繁华都市间,呈现了通江达海、水清鱼跃、鸟语花香的美好湿地景象。
海珠湿地被誉为广州“南肺”、城市“绿心”,作为我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湿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超大城市中所发挥的生态价值益发凸显。
回顾过去十年,海珠湿地捷报频传、硕果累累……从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政策,到通过立法开展永久性保护,再到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海珠湿地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美好栖息地,而且变为汇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生态空间。截至年5月,海珠湿地分布有植物种,鸟类从72种增加到种,昆虫提升至种,鱼类60种,是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年和年,分别发现世界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突显湿地生态保护成果,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全国首批“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变化背后,海珠区坚持绿色发展,创新保护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珠湿地提出全国首例“只征不转”征地政策并获国务院批准,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将面积达亩的万亩果园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并通过立法确保所征土地保留农用地性质,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商业开发建设活动,为城央湿地夯实保护基础。推动出台《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全国首创以专章保护形式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保护,将海珠湿地划入生态控制线。
海珠区还启动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雨水花园、生物沟等水敏性小微湿地,形成多样化湿地生态系统,推动物种多样性指数逐年上升,近两年发现两种世界新物种。通过开展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恢复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实现水安全、水治理和水景观相互促进。其中,海珠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分别获“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IFLAAAPME)”自然生态类别和开放公园类别的最高奖项——杰出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业,海珠湿地的生态效益正逐渐转化为创新经济和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珠区还通过推动生态共建,拓展人民共享绿色空间,建设科普路径、徒步路径、缓跑径等多种特色路径32.3公里,并划定公顷海珠湖区域为公众免费开放区,完善母婴室、残疾人通道和党群中心建设,每年接待游客近0万人次。目前,海珠湿地已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基地”等称号。
海珠湿地
成长
青木科技:扎根创新沃土11年突围上市
“我们八人创始团队对国内的电子商务发展未来充满信心,决心从零开始,踏上充满荆棘和挑战的电商服务创业之路。”青木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斌回忆起年在海珠区创业的情景,心潮澎湃。
在创业之初,他们跟多数初创企业一样,面临人员、技术、资金等难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突围?在吕斌看来,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顺应电商发展潮流,顺势而为;地利是选择在广州海珠区扎根;人和是企业与客户、员工以及政府之间人事和谐。
吕斌
在广州发展电子商务有天然优势
“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创业之路,青木科技的成功除了我们日复一日的付出,对赛道的正确选择是制胜的关键之一。”吕斌说,企业创始团队笃定我国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增长,潜力巨大。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贸业自古以来都很发达,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天然优势。事实证明,选择电商赛道、选择广州作为创业的起点非常正确。青木科技专注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自主研发了覆盖电商销售各个环节的电子商务技术产品,深度挖掘消费者数据资产价值,通过技术和数据赋能品牌商数字化转型,构建起自身的技术壁垒。年,青木科技技术研发部成立,开启青木在数据分析、洞察以及用技术进行系统提效领域的征程,同年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年,青木科技被省商务厅认定成为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年,大数据软件事业部正式成立,数据磨坊2.0上线,青木科技被评选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高效政府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海珠是广州中心城区,交通方便,生活便利,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极大满足公司和员工的发展需求。我感受很深的是,海珠区保留了广州传统文化底蕴,又拥有科技创新主战场——琶洲试验区,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宜居宜业。”吕斌说,青木科技在广州海珠区能发展壮大,得益于高效的政府服务,正是地利和人和的体现,特别是海珠区提出CSO首席服务官,从投资、规划、税务、政务、教育等方面全方位、不打烊提供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海珠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直接享受到区里的总部企业认定、上市奖励、人才认定、员工入户、子女入学等政策。
在海珠这片创新的热土上,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经过11年的发展,青木科技为众多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综合电商服务,先后服务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从8人初始团队,发展到现在员工超人,年实现营收8.8亿元,于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连续多年蝉联“天猫六星服务商”及“天猫国际紫星服务商”称号,是天猫平台最高级别服务商之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通讯员海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骆昌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