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疗车辆 >> 医疗车辆选择 >> 正文 >> 正文

战疫镜头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

来源:医疗车辆 时间:2022/8/30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张浩军(右)与病区负责人交流,进病区好几天了,他终于留下了一张工作照。

张浩军在日记里写道:我是来战斗的!

“今天出太阳了,心情不错。”1月29日,到达武汉的第六天,一扫多日的阴霾,天终于放晴了,张浩军的心情也明媚了许多。

1月24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我省感染防控专家、医院公共卫生与感染管理处处长张浩军紧急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也是我省首位派往武汉的援助专家。

在过往20多年里,战SARS,斗甲流,防布病……张浩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染防控考验。而这一次,考验前所未有。

出题的是病毒,我们必须去答题

“刚刚接到国家卫健委的函,需要你今天赶往武汉,支援武汉抗击疫情。”1月24日,除夕中午,一通急促的电话拦下了张浩军回家过年的脚步。此时,他刚刚结束了在陕西的疫情防控督导工作,从咸阳市泾阳县赶到西安高铁站,准备乘高铁回兰州。

其实,几天来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张浩军隐隐有预感,有一天他需要去武汉。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接到电话,张浩军便明白这次疫情的凶猛:“这种时刻肯定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说不怕是假的,但相对于对疾病本身的害怕来说,张浩军更多的担心来自“觉得没把握”。“就像马上通知你去考试,但是你毫无准备,不知道能不能考好。”张浩军打比方说,“疫情发展太快了,一切都是未知数。出题的是病毒,我们必须去答题。”

可是,武汉已封城,怎么去?正是大年三十,怎么告诉家人?

张浩军先给钱耀文院长打了电话。“一定要注意安全,缺什么赶紧在西安采购,医院全力保障,全院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十几分钟的通话,院长的鼓劲让他充满力量。

“不怕,咱们都是搞公共卫生的,我相信你。保护好自己,我和姑娘等你回来。”从事公共卫生教育工作的妻子一番话,让张浩军一下子心安了。

从兰州走得匆忙,张浩军只背了一个双肩包出来。眼下,最要紧的是抢时间补给。西安高铁站附近的商场早已歇业,张浩军走进唯一一家服装店“扫”了一些换洗衣服,又随便“拎”了只行李箱,就匆匆返回待命。

“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接起妻子的电话,女儿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张浩军默默听着,越听越难受,只能“狠心”挂断电话。张浩军久久不能平静,直到有电话响起通知他行程安排,他才重新收拾心情,准备踏上开往武汉的高铁。

一路上,站长嘘寒问暖,一直把他送上车;乘务员提前为他准备了稀饭、泡面,不由分说,还帮他把面泡好……张浩军就这样被温暖包围着。

武汉封城后,进出武汉的所有交通都停了,原本并不在武汉停靠的列车此刻只为张浩军一个人停车。张浩军独自走下车,在他身后,很多的陌生人都目送这位逆行者走进武汉。

疫情比想象的还严重

“偌大的武汉站广场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冷清得让人不敢相信。”过去,张浩军两次到武汉出差。武汉在他的印象中,繁华、热闹。而此刻,就像换了人间。

“坐在前往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车上,路上看不见车、也没有人,武汉城空前寂静。”也就是那一刻,张浩军意识到疫情可能比他想象的还严重。

“所有人都戴着口罩,见面后不摘口罩,也不握手,彼此都是眼神交流。”到了指挥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的同志早早等候,见面的场景让张浩军更觉疫情严峻。

报到后,张浩军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这次疫情收医院——医院。简单的安排后,医院来接他的车。

在车上,张浩军原本想和接他的五院感染医院的情况,但看到马主任一脸疲惫,便没有忍心再问。

“街上没有人,医院患者很多,所有人都行色匆匆,每个人之间都刻意保持着一定距离。”尽管来之前,张浩军一直在网上跟踪武汉疫情,但直到在五院亲眼见到后,张浩军确定他要做更艰苦的战斗准备。

张浩军被安排入住在五院旁边的一家宾馆,这是武汉市政府临时征用的定点宾馆。特殊时期,虽然水电暖齐全,但是没有一名服务人员。

“武汉,我来了!加油,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魔!”当天,张浩军写下了第一篇《武汉抗疫工作日记》。

他们真的太累了

“能感觉到院长特别疲惫,我刚一说话,他眼圈就红了,太让人心疼了。”第一天开始工作,医院会议室见到了五院院长。

“没关系,我们一起干。”张浩军对院长说。此时,再多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武汉市五医院,被确定为收医院后,医院转走了所有其他病人,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医院,医院建筑布局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

知道这些情况后,张浩军便让马主任带他换上装备直接进病区了解具体防控情况。

“一进病区,我就被震撼了。”所有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分不清谁是谁,大家都把名字写在防护服上。“加油”“战胜疫情”……防护服背后,写满了加油、鼓励的话,张浩军对马主任说这应该是“防护服文化”吧。

可当张浩军和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时,他才发现正能量的背后,是极度的疲惫。

“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红着眼圈。一位已经50多岁的病区主任,一开口就哭了,虽然看不清他的眼睛,但可以看到他已经哭到发抖。”张浩军说。

“他们真的太累,太辛苦了!”连续多日的超负荷高压工作,所有医护人员早已是人困马乏,身心俱疲。

“物资太缺了,缺到大家都舍不得用。”为了节约防护物资,穿上防护服的张浩军,医院所有病区都走了一遍,医院收治患者和防控工作的流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现场给医务人员开展培训,给每一个人加油。

问题很多,从病区出来已经晚上10时多了。张浩军又和感染科的几位同事开会,根据白天发现的问题,商量对策。回到宾馆,已过12时。

武汉工作第一夜,感慨万千。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张浩军来之前,五院还没有一位援助专家,他是第一位“外援”。

“你就当科里来了个新兵,而且还是个来就能干的新兵,千万别客套,我们直接捞干货,赶紧把这些风险点都堵上。”面对困难局面,张浩军对马维瑾掏心窝子。

“医院和所有医务人员能用正确方法做好感染防控、保护自己不被感染,还要保护患者,避免患者之间、患者和陪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并带到社区去。”张浩军说,这个非常时期,保护好医护人员,医院和社区之间交叉感染,对保障整个疫情防控和尽快控制疫情意义重大。

接下来的几天,张浩军每医院防控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病区,看诊疗过程和防控流程;出病区,和同事们商量解决办法,然后拿方案找院领导协调解决。

“感染科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科主任也是才转岗过来不久,好多地方设计都不够合理。”要做的还有很多,病区、科室、找领导,组成了张浩军每天工作的全部。

成套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张浩军的脸已经肿了。连日的奋战,彼此都是口罩“相见”,直到1月30日,张浩军才第一次见到战友马维瑾的“真容”。

得知张浩军驰援武汉的消息,他的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